•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150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红薇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1

上书时间2023-10-07

文艺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红薇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0787987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7页
  • 字数 326千字
【内容简介】
与演艺界相比,国内文学界对他的研究则显得步履迟缓了一点。近年来,研究者们的兴趣多集中于当代小说、文论、诗歌方面.而对于当代戏剧的关注则很不够,即便有学者开始关注战
  后英国戏剧的发展,讨论品特的文章也不多见,至于专著,则基本上是空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红薇的这本品特研究应该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成果。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在“绪论部分”对西方学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品特研究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开阔和分析;此外,在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引用了50年来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品特访谈录,
  从而把握了他在近半个世纪里的思想发展过程,并涉猎最新的品特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品特研究现状的基本轮廓。在此基础上,作者找到了自己理论的依据。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角度,构建了一个新颖的阅读框架。这个角度或者说框架就是作者与文本的关系。自1958年品特成名作《生日晚会》上演之后,各种评论文
  章、专著层出不穷。最初,批评家将品特的作品与那些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己任,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剧作家(如奥斯本)的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他的主体及其社会意义。后来又把他作为“荒诞派”剧作家加以研究,关注他作品中那些荒诞的、具有威胁性的喜剧风格,探讨他对“时间”、记忆式话语的运用。此外,人们还用心理分析和其他文学理论来阅读品特,不少学者还从影视、戏剧和舞台的新视角审视他。

   相比之下,从作家与文本的关系来研究品特却是一条不太为人注意的道路。品特是当代剧作家中最具主观性的作家,他的戏剧创作过程总是一个透明的瞬间,他说他的记忆就像迷雾一般,
  当深埋在意识深处的某种感觉从记忆的长河里悄然浮现时。那便是他这里刻画的第一个场景,随后的一个个事件或场景都是他在朦胧的记忆中刻意钩沉的结果,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充分表达了作
  家的主观精神,也体现了作家与文本一种独特的关系。作家与文本的关系在每一个作家身上都存在,但对品特这样一位总要捕捉某种无法言状之物的作家来说,这一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
  从这个角度透视品特,就可以深入挖掘他戏剧中的特点.从而厘定他在当代英国戏剧史上的独特位置。

  作者恰当地将这种模棱两可性界定为双重性。通过探讨品特在二战前后和青年时期的经历,作者向人们证明,正是这些经历导致了品特创作上内外两个双重的视角。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戏剧
  表现角度,他的作品总是游移在两个不同的声音和意义层面之间,无论从主体、形式和艺术技巧上,人们都不难发现这种相反相成的双重性。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它侧重探索了品特作品中的政治意蕴。品特是一个意识形态感很强的作家,他的创作中始终蕴含着对社会、政治、女性和家庭的关怀,作者从双重视角深入地分析和论
  证品特的戏剧思想,与品特对社会政治的特殊关注毫无二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品特对国际政治、社会正义和人权等问题越来越关注,他的剧作也开始变得短小而富有强烈的政治抗议
  和社会批判色彩。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发表政治演说,他曾公开抨击美国对科索沃的战争,抗议布菜尔和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战争,为弱小民族的生存和权益而奔
  走呼号。最近他明确宣布要弃文从政,终止戏剧创作,全力以赴,为维护人权和社会正义而斗争。
【目录】
品特简要年谱

第一章  战后英国戏剧与哈罗德·品特(I)

  1.1  英国“新戏剧”与品特戏剧的诞生

  1.2  新戏剧:两个方向和两次浪潮

  1.3  “新戏剧”中的“社会性剧作家”  

  1.4  “新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第二章  哈罗德·品特:作家与文本

  2.1  西方哈罗德·品特研究的现状

  2.2  从作家到文本

  2.3 早年形成的双重视角

第三章 政治主题:权力游戏与道德审视

  3.1  品特“权力政治”中的两个层面

  3.2 早期政治剧:“威胁喜剧”中的两个声音

  3.3 80年代的“政治剧”:矛盾声音的延续和演变

  3.4  《灰烬》:走出矛盾的困惑

第四章 女性主题:作家和男性的两个声音

  4.1  作家与男性:不同眼光中的女性

  4.2 早期女性人物:从传统形象到“新女性”

  4.3  《昔日》:女性主义与反女性主义

  4.4 两种声音的平衡和倾斜

第五章 家庭:不和谐的声音

 5.1  家:一幅难以描绘的画面

 5.2 婚姻:游戏和道德责任

 5.3 父子亲情:仇恨与爱的交融

第六章  内在现实主义

 6.1 界定“内在现实主义”

 6.2  《他乡》三部曲:困惑中的人

 6.3  品特戏剧中的内在现实主义:都是“他乡”中的人

第七章 记忆性话语:谎言与真言的编织

 7.1  品特话语中的矛盾性互动

 7.2 用文字编制的矛与盾:品特话语的社会性

 7.3 雾中庐山:话语中的内在性

第八章  《看房人》:从舞台文本到影视

 8.1 从舞台到影视:戏剧类别的跨越

  8.2 银幕上的《看房人》:戏剧意义的延伸和演变

第九章 哈罗德·品特与战后英国戏剧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