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上下册)

39 5.7折 68 九五品

库存2件

天津北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著;孟昭毅 选编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一3

上书时间2024-05-15

八方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最喜欢风格就是席慕容和季羡林。席慕容的每篇作品都是热爱生活,季羡林的作品更是生活中的情趣,看似像自传,实际是生活,点点滴滴,平平淡淡,连起来阅读真是佳作,不愿放手的读本。不愧为文学家 国学家。实物拍摄,放心购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羡林 著;孟昭毅 选编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8
  • 版次 2
  • ISBN 9787515300887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600千字
【内容简介】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内容介绍:作者季羡林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作者下生两个月零4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作者常常戏称自己是“清朝遗少”。到了作者能记事儿的时候,还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居宝座之上。作者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作者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收录了近百张照片,全景式展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一生。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目录】
上册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代序)  一、朦胧的童年岁月    1.我的童年    2.回忆一师附小    3.回忆新育小学    4.小姐姐    5.彭家四姑娘    6.兔子    7.红    8.老人    9.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二、难忘的中学时光    1.回忆正谊中学    2.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3.回忆济南高中    4.观剧    5.遇上日本兵  三、勤奋的大学时代    1.北大入学考试    2.报考大学    3.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4.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5.清华园日记(摘编)  四、短暂的教学实践    1.校长    2.教员    3.上课    4.我同学生的关系    5.我同校长的关系    6.我的苦闷    7.我亲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剧    8.天赐良机  五、漫长的留学生涯    1.留学热    2.天赐良机    3.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4.满洲车上    5.在哈尔滨    6.过西伯利亚    7.在赤都    8.初抵柏林    9.哥廷根    10.道路终于找到了    11.怀念母亲    12.两年生活    13.章用一家    14.汉学研究所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6.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17.大轰炸    18.在饥饿地狱中    19.山中逸趣    20.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21.我的老师们    22.学习吐火罗文    23.我的女房东    24.反希特勒的人们    25.伯恩克(Boehncke)一家    26.迈耶(Meyer)一家    27.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28.盟国    29.优胜记略    30.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31.别哥廷根    32.赴瑞士    33.在弗里堡(Fribourg)    34.同使馆的斗争    35.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36.船上生活    37.西贡二月    38.从西贡到香港    39.回到祖国的怀抱下册  六、坎坷的北大经历    1.海外归来    2.思想斗争    3.终于找到了出路    4.陷入会议的旋涡中    5.批判的狂潮汹涌澎湃    6.政治运动(1957—1965)    7.我的学术研究  七、痛苦的“文革”记忆    1.从社教运动谈起    2.1966年6月4日    3.对号入座    4.快活半年    5.自己跳出来    6.抄家    7.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8.干钧一发    9.劳改的初级阶段    10.大批斗    11.太平庄    12.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13.牛棚生活(一)    14.牛棚生活(二)    15.牛棚生活(三)    16.牛棚转移    17.半解放    18.完全解放    19.余思或反思  八、收获的二十年间    1.1978—1993年    2.我的学术总结    3.我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    4.我与原始佛教语言问题的研究    5.我和佛教研究    6.我和外国文学    7.写作《春归燕园》的前前后后    8.我和北大  九、幸运的老年生活    1,八十抒怀    2.新年抒怀    3.赋得永久的悔    4.我的母亲    5.我的父亲    6.我的妻子    7.三个小女孩    8.百年回眸    9.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10,九十抒怀    11.故乡行    12.九兰抒怀    13.辞“圜学大师”    14.辞“学界(术)泰斗”    15.辞“国宝”    16.我的座右铭    17.九十五岁初度    18.笑着走附录:季羡林年谱跋:百岁老人的道德文章编者手记:与大师面对面后汜:超越九五的岁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最喜欢风格就是席慕容和季羡林。席慕容的每篇作品都是热爱生活,季羡林的作品更是生活中的情趣,看似像自传,实际是生活,点点滴滴,平平淡淡,连起来阅读真是佳作,不愿放手的读本。不愧为文学家 国学家。实物拍摄,放心购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