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4.8 1.2折 39 八五品

库存10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德君、孔锴、贾春明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2438502

上书时间2024-05-10

君德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德君、孔锴、贾春明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2438502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480千字
  • 丛书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反映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注重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热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反思,尝试用教育理论诠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
  本书的编写是依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既适用于高校师范专业师生的教与学,又适用于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教育学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
二、教育学的性质 3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
一、学科萌芽时期 4
二、学科独立时期 6
三、学科多元化发展时期 8
四、学科分化与发展时期 11
五、教育学展望 13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5
一、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
体系中的地位 15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6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8
问题与思考 19
主要参考书目 19
第二章 教育概述 20
第一节 教育的界定及属性 20
一、什么是教育 20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23
三、教育的属性 25
第二节 教育的演进 30
一、教育的起源 30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2
第三节 21世纪主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39
一、美国的教育改革 39
二、日本的教育改革 41
三、德国的教育改革 42
四、中国近年的教育改革 43
问题与思考 44
主要参考书目 44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45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45
一、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决定性
作用 45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 48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51
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52
二、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积极作用 54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58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58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60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62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62
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64
问题与思考 66
主要参考书目 66
第四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67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67
一、人的发展概念 67
二、关于人的发展动力观 67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68
一、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68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
作用 71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
主导作用 73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 79
第三节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81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81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83
三、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84
问题与思考 91
主要参考书目 91
第五章 教育目的 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92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92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94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94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9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100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含义 100
二、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的历史
沿革 103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 107
四、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08
第三节 国外教育目的概览 111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 111
二、欧美国家中小学几种教育
目的 112
三、亚洲国家几种教育目的 113
问题与思考 114
主要参考书目 114
第六章 教育的形态 115
第一节 家庭教育 115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15
二、家庭中影响教育的因素 118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23
第二节 学校教育 124
一、学校教育概述 124
二、学校教育制度 128
三、义务教育 136
四、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139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43
一、社会教育概述 143
二、社区教育 145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 149
问题与思考 151
主要参考书目 151
第七章 教师和学生 152
第一节 教师 152
一、教师职业 152
二、教师的作用 156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56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 159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166
第二节 学生 167
一、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与
必要性 168
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68
三、学生在教育中的权利 170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73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174
二、师生关系的作用 175
三、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征 176
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
策略 178
问题与思考 179
主要参考书目 179
第八章 教育的内容 180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80
一、课程概念的内涵 180
二、课程理论流派 182
三、课程类型 183
第二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186
一、影响课程的因素 186
二、课程目标 186
三、课程的结构 187
四、课程的设计 189
第三节 课程改革 190
一、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190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
主要课程改革 191
三、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93
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195
问题与思考 203
主要参考书目 203
第九章 教育的实施 204
第一节 课堂教学 204
一、课堂教学的任务 204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07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10
四、教学原则 214
五、教学方法 219
六、教学组织形式 222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25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23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界定 231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231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234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设置 235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
原则 236
第三节 网络与远程教育 237
一、远程教育的界定 237
二、远程教育的作用 239
三、远程教育的实施 241
四、移动通信网在远程教育中的
应用 241
问题与思考 243
主要参考书目 244
第十章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245
第一节 学校德育 245
一、德育内涵 245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246
三、德育原则 249
四、德育的心理策略 254
五、德育的方法 257
六、德育的基本途径 260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261
一、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261
二、班主任的素质 262
三、组织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 263
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265
问题与思考 267
主要参考书目 267
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 268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268
一、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268
二、教育评价的定义 269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270
四、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271
五、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272
六、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75
第二节 教师评价 277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77
二、教师评价的内容 278
三、教师评价的方法 279
四、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79
五、教师评价新发展 280
第三节 学生评价 282
一、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 282
二、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 283
三、学生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85
问题与思考 288
主要参考书目 288
第十二章 中小学教育研究与管理 289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 289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289
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90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过程 291
四、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296
第二节 中小学学校管理 298
一、学校管理的意义 298
二、学校管理的过程 299
三、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300
四、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301
五、学校管理的方法 304
六、学校依法治校 306
问题与思考 308
主要参考书目 30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