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贺季衡医案·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江苏专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贺季衡医案·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江苏专辑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0.78 5.3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济群、王新华整理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221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1893834

上书时间2024-05-14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先师贺季衡(1866一1933年),单名钧,一字寄痕,江苏丹阳县人。青年时曾受业于孟河御医马培之先生门下,历期六年,学成归里,悬壶于丹阳城内。因其精于业务,凡经治病证疗效显著,危重者每能化险为夷,对于沉疴痼疾,亦能如实以告,故就医者门庭若市,而就学门生亦遍及沪宁线各地,当时堪称江苏省中医界之佼佼者。
  先师临证五十余年,限于诊务纷繁,因此毕生未有专著问世。在其晚年,曾将临证留底的医案进行整理,并自撰“按语”,定名为《指禅医案》(晚年以“指禅室”名其斋),拟行出版,以供有志研究中医和授业门生参考。后因中日战争爆发,先师举宅毁于战火,该《医案》稿亦随之化为灰烬。所幸在沪弟子徐鼎汾医师家藏手录本,先生孙“桐孙”在沪开业期间,特向其商借转抄,乃得保存至今。现存《医案》与原稿不同之处,在于缺少先师补撰之“按语”,余均完整如旧。前年,桐孙世弟,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卫生厅中医处、丹阳县卫生局及县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敦促下,补其按语,并由南京中医学院许济群、王新华两位老师共同参加整理,乃能完稿,付诸刊行。
  先师生平,酷好博览群书,对中医理论,务求融会贯通,又能博采众方,善于化裁,所谓“师法而不执方”。综观本《医案》的特点:一是病机、辨证与立法、选药,均能丝丝入扣,衔接严谨,无药证不符、好奇偏僻之弊;二是条分缕析,朴实求真,不斤斤于词藻修饰,无虚构夸大之处。因而使读者一目了然,易学易用。
  昔贤吴氏鞠通有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先师生前,不仅引此箴言告诫及门诸生,并能以之律己,是可谓言教、身教的良师!他曾嘱咐我们:一要善于博采众长;二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尝谓:“读书未从师,每多食古不化,纵有成就,也是长于理论,短于经验。”泽生年逾八旬,每忆先师当年诲人律己之训,倍感寓意深刻。特附志以飨诸同好。
  整理先师遗案,本拟参与执笔,无奈年高力弱,诊务繁忙,只能追随整理者略尽校阅绵力,聊表受业门生对先师爱戴之谊。草附数语,仅作卷首补白而已。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清末民初杰出临床家贺季衡,系孟河御医马培之嫡传弟子,丹阳贺派开创者。其临证重视症状,辨证准确,诊治精当,立法处方,师古而不泥古,善据实创新,务求中病。擅治疑难杂症,活人无数,其所传弟子众多。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我国近现代著名中医生前遗留的著述、文稿、讲义、医案、医话等。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早年曾经出版、发表过,但如今已难觅其踪;有的仅存稿本、抄本,从未正式刊印、出版;有的则是家传私藏,未曾面世、公开过,可以说都非常稀有、珍贵。从内容看,有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发微,有学术思想的总结、阐述,有临证经验的记录、提炼,有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篇幅都不是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且都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足资今人借鉴。

 

 江苏自古人杰地灵,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历代名医大家辈出,学术流派纷呈,医书珍籍充栋。我们这次推出的《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江苏专辑》,就集中收集、整理了肾病宗师邹云翔、肝病大家邹良才、丹阳贺派鼻祖贺季衡、张锡纯入门弟子黄星楼、吴门曹氏三代、吴中名医黄一峰、奚凤霖等江苏名医大家的著述医验,资料珍贵,内容精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江苏中医药的风貌。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

目录

风温
湿温暑湿
温热
霍乱
痢疾
疟疾
蛔虫寸白虫
黄疸
咳嗽
哮喘
肺痈
失音
脘腹痛
反胃呕吐
痰饮
噎膈
便秘
头痛眩晕
中风
癫狂痫
不寐
遗精
厥证
消渴
癃闭
淋浊
肿胀
血证
痹证
鹤膝风
汗证
脚气
虚损
杂症
小儿惊风
麻疹
热入血室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倒经
崩漏
带下
疝气



乳痈
乳癖(疬)乳岩
流痰
牙疳
骨槽风
喉疳
喉蛾
喉痈
喉风
喉痧
喉痹
目疾
【前言】

主编推荐

央视名剧《老中医》现实版孟河医派学术精品!

医者仁心《老中医》
博施济众 孟 河 派
学术精品 守 初 心

 贺季衡为清末民初杰出临床家,孟河御医马培之嫡传弟子,丹阳贺派开创者,临证重现实症状,辩证准确,诊治精当,立法处方师古而不泥古,善据实创新,务求中病。擅治疑难杂症,活人无数,其所传弟子众多。《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江苏专辑:贺季衡医案》为孟河贺氏学派传世之作。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孟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孟河医家的声名大扬。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家,极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家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1800-1879年)、费绳甫(1851-1914年)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1820-1903年)呼声极高,影响极大。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较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

巢家是在两地先后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犹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丁家医学造诣较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创立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