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2.49 5.7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娜奥米·阿尔多特|译者:杜蕾蕾

出版社华夏

ISBN9787508072593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2458525

上书时间2024-04-11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一位在国际间非常活跃的育儿作家、演讲家,她还是一位咨询师,特别善于采用询问的方式挖掘阻碍家长自由表达爱的思想和观念。
她的三个孩子蓬勃优美,各具才能。
娜奥米的作品迄今已被翻译成德文、希伯来文、日文、西班牙文和荷兰文等在多国出版。
她的《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获得全美“家教资源金奖”和“妈妈选择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抚慰心灵、沟通情感的交谈
  肯定孩子的情感有效果吗?/6
  S.A.L.V.E.沟通原则/7
  幼儿与感情丰富的语言/11
  当肯定变成一种侵犯/13
  生气的情绪,爱的语言/15
  向孩子提出要求/18
  重来一次/21
  肯定非语言的沟通/23
  沟通的失去与转变/25
  如何表达懊悔才能令孩子感到安慰/26
  当沟通适得其反时/31
  介绍孩子的五种基本需求
  理解孩子的行为/36
第二章  爱
  爱不是奖品/44
  孩子如何感受到爱/46
  身体语言/52
  给予关注/54
  爱的感知/58
  以孩子为中心/59
  区分你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62
  当孩子怀疑你的爱时/69
  恢复无条件之爱的能力/72
  不要害怕失去控制/73
  不要害怕引导孩子/76
  不要害怕给予不足/79
  培养自爱(对坚持自己权利的恐惧)/81
  取悦父母/89
  保持一致性/91
第三章  自我表达
  孩子的情感爆发/96
  哭泣/112
  区分焦虑情绪与哭泣需要/117
  发脾气:因为需要而哭泣,还是需要哭泣/儿9
  控制的代价/121
  当孩子利用发脾气来达到目的时/125
  父母的领导地位/129
  防止“受难”心理/133
  倾听孩子的愤怒/136
  安抚旧伤/142
  父母的自我表达/144
第四章  安全感
  你的情绪与孩子的安全感/155
  认识源自恐惧的行为/157
  预防说谎、隐瞒及其他源自恐惧的行为/160
  控制孩子的代价/163
  鼓励孩子表达不可避免的恐惧/165
  表达怨恨/168
  孩子之间的怨恨/169
  “要是能甩掉妹妹就好了”/171
  对父母的怨恨/177
  帮助孩子,不要吓唬孩子/180
第五章  自主与强大
  对待孩子的侵犯/189
  出门在外时避免麻烦/196
  游戏/198
  挠痒痒/201
  摔跤/202
  顺从的孩子/203
  培养自立精神/205
第六章  自信
  自信的积木/213
  什么是自信/217
  自信与兄弟姐妹/小伙伴/221
  兄弟姐妹间的互相贬损/227
参考资料
联系信息
娜奥米的产品及服务
写在书后

内容摘要
 娜奥米·阿尔多特所著的《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诱使孩子合作,而是教你如何增强自己与孩子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一个生活顺心如意、自由自主的孩子,做事总是很出色,因为他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他这么做是出于快乐与爱,而不是出于惧怕或对赞赏的渴望。
在《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里,你将学习如何消除自己的内心情绪和因条件反射造成的障碍,以便使孩子可以维持本真,而不被你的过往经历、你对未来的担忧或你对别人看法的顾虑所阻碍。你将学习抚养而不是塑造,就像一名园丁帮花浇水,但不帮助它们开放,不选择它们的形状和色彩。

主编推荐
《养育孩子,一场温暖的修行》是娜奥米?阿尔多特多年来教养孩子以及为世界各地的家庭排忧解难的成果。作者从家长们那些多姿多彩的故事中认识到:其实你在内心已经知道如何当家长,然而你总是无法跟随自己智慧的引领。也许你说过一些令自己懊悔的话,做过一些令自己懊悔的事,但是,你之所以会感到懊悔,是因为在你内心深处知道怎么做才正确,只是过去的思维和种种顾虑妨碍了因爱而生的智慧。在本书里,你将学会如何将徒劳无益的顾虑与对孩子的爱区分开来,这样,你可以真诚地对待孩子,回归自己的本性,成为你所向往的充满爱的家长。同时你将学到精妙的技巧,在面对挑战时展现自己的爱。

精彩内容
 与孩子沟通时,我们选择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带来安慰,有些造成伤害;有些拉开距离,有些培养亲密;有些产生鸿沟,有些碰触心灵、促进依赖、增加力量。举一个例子来看。
在一家健康食品店购物时,我听到一阵孩子的哭声,循着声音,看到一位大约四岁的小女孩躺在地上放声大哭,似乎没有人陪在她身边。我环视四周,柜台旁的一个女人回答了我没有说出口的疑问:“我不知道她的母亲在哪儿,这个男孩好像是她的哥哥。”女孩的哥哥大约九岁,站在走廊里的一辆购物车旁。我靠着痛哭的小女孩在地板上坐下,尝试猜测她为什么哭泣。
“你是不是等了很久,一直想离开这家商店?”我问。
“是的!”她说。
“你想回家了吗?”“是的!”她哭得更伤心了。
“时间拖得太长,好像妈妈的速度很慢啊!”“是的!”她回答。这一次,女孩抬起头,用泪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
“在这个无聊的商店里等这么久真不好受。”我说。
“嗯哼!”这时,她的哥哥走到我们旁边,做了一个不耐烦的手势,“快点,莉齐,站起来。”我转向男孩,说:“你也厌倦了等妈妈,是吗?”“是啊!”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现在电视上正在播最好看的节
目。”“哦?”我说,“你们看不到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了?”“是的!”莉齐把节目的名字告诉了我。
“真让人郁闷啊!”我肯定了她的感受,“这个节目下次播出是什么时候?”“明天。”他们齐声说。“每天都有。”男孩又补充了一句。
“你们担心猜不出今天错过的内容?”我问,心想他们也许是担心跟
不上情节发展。
“是的。”莉齐说,她的哥哥也点点头。接着,莉齐站起来,我作了自我介绍,莉齐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说:“遇到你们我真高兴。”莉齐钻进我的臂弯,我站起来,抱着
她,这时的她已经平静下来。
她的哥哥靠近我们,说:“我相信我们能猜出今天的节目内容,莉齐。”莉齐笑了。
就在这时,孩子的母亲匆匆赶来,感谢我提供的帮助。
抚慰心灵的话未必能真正改变什么,莉齐依然没能在希望的时间回家,依然错过了喜欢的电视节目,改变的只是她的感觉,以及她在商店里度过剩余时间的方式。通常,我们习惯采用的谈话方式往往会否定孩子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如果我“慈爱而温和”地否定莉齐的想法,将会出现什么情形。
假设看到莉齐躺在地上哭时,我问:“你为什么哭?”问“为什么”会让孩子产生防备心理,意味着我们看不出她有什么理由哭泣,然而,孩子们通常相信引起他们哭泣的原因显而易见;同时,“为什么”还暗示出对哭泣孩子的责备:“为一点儿事闹成这样,你是怎么回事?”出于示范的目的,让我们假设,对于我的问题“你为什么哭”,莉齐的回答是:“我想回家。”“我相信妈妈很快就会好的,”我这样说,“想看看这里的东西吗?
”乍一看,最后一句的话题转换似乎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事实上,它否定了莉齐的感受,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对莉齐来说,妈妈花了很长的时间购物,而我随意推测这一过程会很快结束,否定了莉齐的急躁;第二,我试图转移莉齐的注意力的举动似乎是在说:“让我们假装你没有感到难受,而是过得很开心。”这否定了她表达自己的感受,诉说内心的烦躁和心愿的要求。
如果莉齐愿意转移注意力,她也许会很快停止哭泣。然而,由于她的不悦仍然很强烈,她的感受依旧没有得到肯定,无论多么吸引人的事物,都不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
出于讨论的需要,让我们假设,莉齐不喜欢我为转移她的注意力所作出的努力,反而哭得更加大声:“我要看电视节目,我要回家。”“你可以改天再看这个节目,”我继续否定她的感受,“而且,看太多电视对你不好。”这样一来,我和莉齐之间的距离会愈发疏远,以至于她只想躲开我。
我无视她的焦躁,不理会她的挫败感,试图转移她的真实感受,暗示她没有理由感到不安,因此,莉齐不会再向我表达她的感受和需求。在她眼里,我并不站在她这一边。
我和莉齐的谈话很难再继续下去,否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增加她的不悦,因为孩子自然地想维护自己的立场,最终,她会找到一个办法摆脱我,并且心情比刚才更加难过。
当孩子意识到他可以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放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看到家长重视他的看法后,常常会自己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平静地接受现实。相反,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并且没有能力解决眼前的问题时,他只会感到生气,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在假设的情景中,我的行为使莉齐不满,她一定会把愤怒的情绪转移到母亲身上,加剧自己和母亲的不悦。相反,在现实中,我的出现让莉齐感到安慰,她的感受得到了肯定,于是,她可以平静地接受不能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事实。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