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14.41 5.1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芦荻雪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083195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1945348

上书时间2024-03-31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国名媛,一个世纪的沉香屑。
历经时代的尘封,她们——张爱玲、郑苹如、林徽因、陆小曼、赵一荻、宋美龄、蒋碧薇、孙多慈……重现笑靥。
读着她们的故事,你会觉得,百年光阴薄如一张纸。她们的鲜活气息穿越时空扑面而至,她们的命运里映照出每个女人的影子。
《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由芦荻雪所著。

目录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张爱玲:洞悉人心也惘然
  郑苹如:尘埃中开出的花朵
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宋美龄:一桩丝丝入扣的联姻
  赵一荻:囚禁出来的旷世情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爱惜羽毛的理性才女
  陆小曼:因为优秀,所以任性
所有的结局已写好,泪水已启程
  蒋碧薇:一生跟着感觉走的傻女
  孙多慈:矜持的小三转不了正

内容摘要
 近两年来,民国名媛这个群体总是在被有意无意地关注着。许是她们的集体光彩过于耀目,至今仍被世人念念不忘。
她们美貌优雅,家世显赫。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盛七小姐的老爹是上海滩最大的资本家,宋美龄则来自大名鼎鼎的宋氏家族。
她们才艺卓然,素养极高。陆小曼精通英法语,18岁就被北洋政府聘为翻译,唐瑛能用英语演出全本《王宝钏》,更不要提拥有双重光环的林徽因……在这本《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里,选取了八个女子:张爱玲、郑苹如、林徽因、陆小曼、赵一荻、宋美龄、蒋碧薇、孙多慈。
读着她们的故事,你会觉得,百年光阴薄如一张纸。她们的鲜活气息穿越时空扑面而至,她们的命运里映照出每个女人的影子。
《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由芦荻雪所著。

精彩内容
 说张爱玲,绕不过她的家世。确实够显赫。
她的祖父张佩纶,是光绪的左副都御史,为“清流党”支柱。而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带了一大笔丰厚的陪嫁过来。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就是官二代。张廷重七岁丧父,母亲的管教极为严厉,却也很怪异,比如小时候故意给他穿女气的衣服,免得他被其他纨绔子弟带坏了——这也让他不合群。
这样的教育不是张廷重的福气,他长大后,成了一个典型的前朝遗少。背了一肚子诗书,却毫无用处。天天大烟不离手,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后来,张廷重娶了一个叫黄素琼的女子,也是名门之后。黄素琼是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广西盐法道道员黄宗炎的女儿。巧的是,黄素琼也是自幼丧父——她是个遗腹子。 。
黄素琼身姿窈窕修长、五官轮廓鲜明,很有点拉美或南洋血统的样子。后来张爱玲也很好奇这一点,但是终究不可考母亲这种长相的由来。
黄素琼跟张廷重完全不同。她虽然是缠过小脚的闺秀,却很彻底地接受了当时的新文化。她推崇自由和女性独立,无法忍受张廷重的生活方式。两人三天两头吵架,她还经常跑回娘家去住。
在别别扭扭之中,和其他夫妻一般生儿育女。1920年,女儿张爱玲出生。第二年,又生了儿子张子静。然而黄素琼仍然无法快乐,最后只好完全无视纳妾嫖妓的丈夫,自己找乐趣,比如学钢琴、读外语、剪裁衣服等等。
1924年,小姑要出国留学,黄素琼赶紧逮住这个机会,一起出了国。
这一年,她已经28岁。很理解她在那个家庭里,无法呼吸般的窒息感。然而,一个年轻母亲,需要以抛下一双可爱儿女的代价,来换取自由的新生
活。这样狠心的牺牲,滋味并不好受。
从此,黄素琼改名黄逸梵,开始在欧洲的漂泊生涯。
而张爱玲和弟弟,则被迫独自成长。
在母亲出国的头几年,被抛弃的感觉还不明显。因为家境尚好,保姆照顾也周全。母亲也常常从英国寄衣服和玩具回来,姐弟俩一人一份。每当这时,家里便是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
小时候的张爱玲活泼伶俐,能说会道。和弟弟玩耍,总是她出点子。
她常常编一个离奇的故事,和弟弟玩角色扮演。有时她也让弟弟编,可通常是“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肋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然而张爱玲毕竟是早熟的。她注意到弟弟的保姆凡事占先,而自己的保姆因为带的是个女孩,则自觉心虚,处处相让。“张干(弟弟的保姆)使我很早地想到男女平等的问题,我要锐意图强,务必要胜过我弟弟。”其实回头看,在整个家族中,她的弟弟子静,倒是命运最惨淡的一个。这是后话了。
1928年,张廷重丢了官职,带着一家从天津回到上海。
主要是因为作为靠山的亲戚下台了,也是因为他自己吸鸦片、嫖妓、
和姨太太打架,弄得声名太狼藉所致。
张廷重受此刺激,打算洗心革面,戒除鸦片。于是写信给黄逸梵,希望能挽回婚姻。黄逸梵放不下一对儿女,接信后便立刻回国来了。但他们一见面,就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导火索是儿女的教育问题。
黄逸梵留英四年,观念更为西化。她主张把两个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但张廷重则顽固地坚持旧式私塾教学。
最终,黄逸梵强行把张爱玲送到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读六年级。张爱玲回忆说:“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着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父母残留的一点感情,也因此迅速恶化。不久,两人正式离婚。
黄逸梵搬走一些陪嫁的古董,重新回到英国飘荡。
张爱玲进了寄宿学校,一星期回家一次。
家里只剩弟弟张子静,孤独地读着私塾,面对着抽大烟的冷漠父亲。
进了学校的张爱玲,应该要更快乐些。
但要她这样天才的少女真正快乐,并不是容易的事。
她始终记挂着内心缺失的那一块。每到寒假,她都会忙着剪纸、绘图,制作圣诞卡片。然后,挑出自认为最美丽的一张,请姑姑代为寄给母亲。
张爱玲说:“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母爱疏离缺失的童年,以及父母的失和离异,或许早已给这个敏感少女的内心造成了无言的伤害。她以好奇而冷漠的眼睛打量这世间,看到的一切是霉绿斑斓的。她尽可能抓住自己的权益,无论从父母、姑姑还是弟
弟那里,她都没有感受到足以彻底温暖自己的亲情——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她自己的原因。她稚嫩青春的心里,已经渐渐起了薄冰。
海明威说,一个作家的成长所需要的,是不幸的童年。
如果是这样,那么张爱玲已经得到了,而且还将继续得到。
张爱玲进入圣玛利亚女中读高中后,父亲再婚了。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