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传统哲学
  •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传统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传统哲学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14.56 3.7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燕,罗日明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ISBN9787511061676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203074372

上书时间2024-03-30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提到哲学,你会想到什 么?提到中华古代哲学,你 又会想到什么? 曾有一段时间,在一些 人——不仅仅是外国人—— 的眼中,中国是没有哲学的 ,一切逻辑严密成体系的哲 学理论都源自西方。从苏格 拉底、亚里士多德到培根、 康德、马克思、弗洛伊德, 西方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层 出不穷,而拥有上下五千年 历史的中国,似乎没有一个 可称得上哲学先驱的人。 事实上,认为中国古代 没有哲学家、没有哲学的人 ,是以一种非常狭隘的眼光 去看待哲学的。客观来看, 哲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 “人如何认识世界”为研究命 题的思维科学类哲学;二是 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研 究命题的社会科学类哲学。 这两种类型的哲学,中 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有研究 ,先秦时期的天命观、西汉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王充 的元气论、王夫之的“实有” 范畴等都是对“人如何认识 世界”这一命题的探讨;至 于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 研究就更丰富了,如儒家的 “仁义”、老庄的“无为而治” 、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 以法治国、纵横家的权谋等 。 所以说,中国是有自己 的哲学的,并且这些古代的 哲学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今 天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的 。 中华传统哲学重视个人 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培养,有 助于青少年塑造高尚的品格 和情操。 中国古代的哲学学派都 非常重视个人的德行修养。 儒家认为,人只有具备完整 的知识体系,才能拥有完善 的理想人格,因而提倡要努 力学习求知。孔子是这一主 张的积极践行者,他以学习 为乐,《论语·述而》中有 这样一段话:“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中华传统哲学对“义”与“ 利”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知 ,这对于青少年如何面对和 正确解决义利矛盾具有参考 价值。 古代的思想家们对于义 利问题的探讨非常广泛。孔 子认为义重而利轻,两者是 相对的两个极端;墨家却认 为义利一体,人人都获利就 能催生义的产生;庄子反对 争利,尤其是通过不正当手 段获利……各家观点不尽相 同,但是却有一个基本的共 识:反对一切以危害他人、 社会、国家为前提的利益获 取。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个 人利益不免会与他人、集体 的利益产生冲突,这种情况 下,属于我们个人的正当权 益要努力争取,当然必要时 ,更要有为集体利益牺牲个 人利益的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哲 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炎 黄子孙,它不仅对中华民族 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 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 进作用。了解中华传统哲学 ,接受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 精华内容的熏陶,对于我们 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有 着积极意义。



 
 
 
 

商品简介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哲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炎黄子孙,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本书梳理了中华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地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了解中华传统哲学,接受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精华内容的熏陶,对于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李燕,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汉文化推广工作。目前已出版《语言与文化十五讲》等著作4部,主持和参与北京市教wei"一带一路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规划研究"、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罗日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教辅资料评议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佛山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目录
章 哲学是一切文化思想的纲领
一、哲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华传统哲学的精神
三、中华传统哲学与诸子百家的渊源
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
五、中华传统哲学的理论特征
六、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哲学
第二章 儒家:天人合一,知行相辅
一、儒家与社会、个人发展
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三、关于天人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四、善善恶恶的人性论
五、知行相辅的认识论
六、社会本位论的形成
第三章 道家:自然万物,有道可循
一、道之道:道与万物
二、无之道:虚无思想与玄学论
三、无为之道:顺乎自然以为治
四、黄老之道的主要内容
五、道家之学派分流
六、道教和佛教的关系
第四章 墨家:兼爱非攻,义利共存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对孔子“仁义”的反驳
三、反“攻”扬“诛”
四、墨子提出的“三表”标准
五、“循所闻而得其意”的认识论
六、“辩论”的基本逻辑原则
第五章 法家:善用人性,以法治国
一、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
二、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三、“利”“义”与“法”的关系
四、法治之重法、重势、重术
五、法家与儒家、道家
第六章 兵家:用兵有道,百战不殆
一、兵家思想渊源:道家对用兵的论述
二、兵道:用兵当以道为本
三、认识论——知彼知己
四、军事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第七章 其他各家代表性哲学思想
一、医家:药王孙思邈的哲学思想
二、名家:濠梁之辩与白马非马
三、杂家:《吕氏春秋》中的哲学
四、农家:从农业认识世界
五、纵横家:无鬼神,重实践
六、阴阳家:研究阴阳五行的学派

内容摘要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哲学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炎黄子孙,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本书梳理了中华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地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了解中华传统哲学,接受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精华内容的熏陶,对于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有着积极意义。

主编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