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共3册)
库存书,近全新
¥
69
2.9折
¥
23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陈新海 著;郭志波 主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新海 著;郭志波 主编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1455371
-
定价
238.00元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52页
-
字数
940千字
- 【内容简介】
-
这套《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共3册)》由郭声波主编,努力探讨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藏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文化起源、发展和成型的空间机理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探讨藏彝走廊的历史空间环境与民族流动的关系,以较为清晰完整的边疆地区历史地理发展全景,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
- 【目录】
-
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学界研究成果 三、主要研究资料述评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方法 五、本课题主要研究设想 六、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形成、发展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主要寺院时空分布(公元8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 第一节 8世纪中叶一13世纪中叶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 一、前弘期佛教初入康区的过程 二、“黑暗时代”佛教从卫藏到康区的转移(朗达玛灭佛至978年) 三、后弘初期康区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及初步教派化(978年后弘期开始至元朝建立) 第二节 元明时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 一、元代康区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地域化的初显 二、明代康区藏传佛教传播的政教背景 三、明代康区的藏传佛教传播 第三节 17世纪中叶以前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 一、本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 二、本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三、本期康区藏传佛教主要寺院简介 第二章 成熟、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寺院时空分布(公元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第一节 成熟、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 二、明末清初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 三、成熟、定型期中央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奠定——清初的藏传佛教政策 第二节 清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 一、本期康区主要教派的传播概况 二、本期康区新建的主要寺院 第三节 民国时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 一、统计资料的来源 二、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 第三章 历史时期康区其他主要藏传佛教文化因子的分布 第一节 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传播及寺院空间分布的 一般模式 一、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模式 二、历史时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的模式 第二节 康区历代高僧的分布状况 一、高僧与佛教历史地理研究 二、康区历代高僧的分布 三、历史时期康区主要藏传佛教高僧简介 第三节 康区佛教石刻的分布 一、藏传佛教石刻文化的主要类型 二、康区主要佛教石刻的分布 三、康区佛教石刻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德格印经院 一、德格印经院的发展概况 二、德格印经院对藏传佛教在康区发展的贡献 三、德格印经院成为康区藏传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原因 第四章 康区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的相互影响 一、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 二、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三、藏传佛教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专题之一: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藏传佛教 一、生态文明的界定 二、藏传佛教干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三、藏传佛教对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第三节 专题之二:藏传佛教影响下的康区人地关系 一、藏传佛教对康区土著人地观的影响 二、汉藏民族不同人地观在康区的冲突 三、点滴认识 第五章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第一节 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 一、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原则 二、对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具体划分 三、有关康区藏传佛教文化的文化中心问题 四、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节 康区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文化圈中的地位 一、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划分 二、康区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文化圈发展、传播过程中 的作用及意义 三、汉藏佛教文化分界于大渡河一线的原因 结语 附录:定型期康区藏传佛教寺院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地理研究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资料概况 二、研究状况之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本册大致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高山、高原、谷地、盆地相间的地貌 二、以高寒为主的气候特点 三、分布严重不匀的水资源 四、丰富多彩的植被 第二节 社会条件 一、人口状况 二、政区及政治形势概况 第二章 农业的发展和布局 第一节 耕作农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农地开发与农业规模 二、水利兴修 三、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地域差异 四、农作物的经营状况及地域分布 第二节 森林的经营与破坏概况及其地域特色 一、青海的森林经营与破坏 二、甘南的森林经营与破坏 三、西藏地方的森林经营与破坏概况 四、川西北的森林开发与破坏 五、康属的森林经营与破坏概况及其地域特点 六、川滇边林业经营与破坏简况 七、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森林经营与破坏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节 畜牧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牧区分布及其萎缩 二、牲畜分布及畜产品生产概况 三、畜牧技术发展概况及其地域差异 四、畜牧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 第四节 副业的发展和区域特点 一、副业生产及地域分布概况 二、经济林木生产概况及地域分布 三、药材的生产概况及地域分布 四、狩猎生产及分布概况 第五节 处于萌芽状态的渔业 一、渔业生产及分布概况 二、渔业生产特点 第三章 工矿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青海手工业的发展与格局 二、甘南手工业生产概况及布局 三、西藏地方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 四、川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及其地域特点 五、康属手工业发展概况及布局 六、川滇边手工业发展概况 七、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手工业发展与布局之特点 第二节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青甘藏川区近代工业发展和分布概况 二、康属近代工业发展与布局 三、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近代工业发展和布局之特点 第三节 矿业的发展与布局 一、金矿开采概况与布局 二、其他矿产的开发与分布 三、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矿业开发与分布之特点 第四章 商业和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商业的发展与格局 一、青海商业的发展及其地域特色 二、甘南商业的发展和布局 三、西藏地方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四、川西北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五、康属地区商业的发展与布局 六、川滇边商业概况 七、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商业发展与布局之特点 第二节 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一、青海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二、甘南城镇发展和分布 三、西藏地方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四、川西北城镇的发展 五、康属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六、川滇边城镇的发展与分布 七、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城镇的发展与布局之特点 第五章 交通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变迁 一、青海主要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变迁 二、甘南主要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变迁 三、西藏地方主要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变迁 四、川西北主要道路交通线路 五、康属主要道路交通线路 第二节 道路交通的改造与建设 一、青海道路交通的改造与建设 二、甘南道路交通的改造与建设概况 三、西藏地方道路改造与建设概况 四、川西北道路交通改造与建设概况 五、康属道路交通改造与建设概况 第三节 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变迁 一、水路交通发展概况 二、航空发展概况 第四节 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主要交通道路发展与变迁之特点余论 一、承继与变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二、前进还是倒退:对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再评估 三、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附录 附录一: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政区宗谿分布情况简表 附录二: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区战乱大事简编 参考文献 后记青海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三、主要研究资料述评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青海地区的位置和面积 第二节 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特征 一、年轻的高原 二、寒冷干旱多风的气候 三、暴涨暴落,含沙量大的河流 四、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植被 五、发育迟缓、类型多样的土壤 第二章 汉代以前青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 第一节 从考古、文献资料看青海环境之初始状况 第二节 汉代以前的青海经济与环境 第三章 青海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退——西汉至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西汉时期湟水流域的屯田 一、汉民族进入河湟地区的环境背景 二、河湟地区汉民族的来源 三、屯田形式的农业经济 第二节 东汉时期青海东部地区农田的先盈后缩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东部地区农业的衰退 第四节 青海农业经济的兴起与环境 第四章 青海农业经济的恢复——隋唐宋元时期 第一节 隋唐时期青海的民田蠡测 第二节 隋唐时期青海的屯田 第三节 宋元时期青海农业的萧条 第四节 青海农业经济的恢复与环境 第五章 青海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 第一节 明代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节 清代农业开发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 番地 第六章 青海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 第一节 农田的垦殖与山地植被 第二节 河湟牧场的衰退 第三节 河湟地区的人口与土地资源 第七章 青海城镇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青海城镇的产生 第二节 青海城镇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青海城镇发展初期的体系特征 一、沿河流、交通线分布的空间结构 二、不稳定的城镇等级结构 三、以行政中心为主的城镇职能结构 四、青海城镇的形制与规模 第四节 青海地区嘣厮哕政权的都城——青唐城 一、屏护河陇的地理形势 二、良好的农业基础h 三、西城东郭的布局特征 四、都城结构中的部落联盟特点 五、尚佛与都城佛寺景观 第八章 青海城镇的发展与环境 第一节 城镇建设 一、城址的选择 二、城镇形状及规模 三、城镇的内部布局 第二节 城镇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青海城镇体系 一、城镇职能组合结构多样性 二、城镇等级结构调整,中心城市形成 三、城镇空间分布趋于均衡 第四节 城镇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城镇儒学文化 二、城镇宗教、习俗文化 第五节 城镇的发展建设与环境 第九章 青海地区的游牧部族与畜牧业经济 第一节 羌族部落的变迁 一、羌族部落的地域分布 二、羌族部落地域分布的变迁 三、羌族部落的人口及变迁 四、羌族的畜牧业经济 第二节 青海地区的吐谷浑与白兰羌 一、草原王国——吐谷浑 二、白兰羌 第三节 青海地区的党项诸羌与吐蕃诸部 一、党项诸羌 二、吐蕃诸部 三、党项与吐蕃诸部的畜牧业 第四节 明清时期青海畜牧部落与畜牧业 一、明代青海蒙藏部落与畜牧业 二、清代青海蒙藏部落与畜牧业 三、清末青海畜牧业发展与草场承载力 第五节 环湖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 一、农业人口在青海湖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二、清代青海湖地区的畜牧业与环境 三、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的环境变化 第十章 青海灾异状况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青海古代灾异的整理 第二节 青海古代灾异的初步研究 一、清代青海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 二、自然灾害的烈度 三、政府的赈灾与百姓祈福禳灾 四、自然灾害成因的初步分析 结语 主要引用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