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6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雄伟 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39b

上书时间2024-05-27

利可维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雄伟 著
  •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9202526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6页
  • 字数 1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提出的一个学术命题。近代以来,国内大陆学者分别从“六经皆史”的学术渊源、“六经皆史”所反映的经史地位关系、“六经皆史”之“史”字涵义,以及“六经皆史”与宋学、汉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成果推进了人们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理解,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成果又带有鲜明的“近代烙印”,是中国传统史学近代转型背景下的特有产物。传统史学的近代断裂,使得人们不再按照传统学术史的内在脉络来理解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而是独断地赋予了这一命题诸多“先进”的内涵。相对于国内的研究状况,国外学者的“六经皆史”研究则显得更加“客观”,尽管倪德微(或译作倪德卫)、山口久和、余英时等学者很少专门探讨“六经皆史”,而是将对这一命题的探讨夹杂在对章学诚整体思想的研究之中。国外学者的章学诚研究,都深刻地触及到了章学诚史学思想的理学背景,因而也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本上说,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理论内涵只有诉诸于理学的语境才能得到澄清。程朱等理学家的“经本史末”论,明确把六经看做是形而上的“载道之书”,而把史学看做是形而下的“记事之书”。作为回应,明代的王世贞以把经纳入史的方式,来缓和经、史之间的对立。在王世贞看来,“道”不能离开“器”而独立存在,因而六经并不直接就是“载道之书”,而是三代之史,它是以形下之器而通达形上之道的。章学诚则进一步阐述了“六经皆器”,“六经皆先王之政典”的问题。《文史通义》之“易教”“书教”“诗教”,都是立足于此的。当然,这些篇章对“道器合一”“六经皆器”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拘泥于形式的,而“原道”“史德”等概念的提出,则是更为直接的正面阐释。通过对“经以载道”的理学主张的批判,章学诚阐明了“以史明道”的合理性,最终把史学确证为学术致用的基本方式。这就是“六经皆史”本有的理论内涵。
【目录】
上篇 研究史的回顾与批评
第一章 国内学者的“六经皆史”研究
第一节 “六经皆史”说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六经皆史”说所反映的经史地位关系
第三节 “六经皆史”说之“史”字含义
第四节 “六经皆史”说与宋学、汉学关系
第二章 对国内研究史的批评
第一节 近代学者探讨“六经皆史”源流的启示
第二节 对“六经皆史”之“史”字解读路径的批评
第三节 史学转型与“六经皆史”的近代命运
第四节 回到“六经皆史”的理学语境
第三章 域外学者的章学诚研究
第一节 山口久和的章学诚研究
第二节 余英时的章学诚研究
第三节 倪德卫的章学诚研究
第四节 对研究史的总体评估

下篇 “六经皆史”的理论内容
第一章 理学谱系中的经、史关系——“六经皆史”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语境
第一节 理学与“经本史末”论的形成
第二节 宋明史学家对理学“经本史末”论的抗衡
第三节 “道不离器”与“六经皆史”的形成
第二章 “易教”与章学诚的“即器明道
第一节 玄学、理学与《周易》义理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章学诚对义理易学“离器言道”的批判
第三节 证《易》为史与“即器明道
第三章 “书教”与章学诚的“以史明道
第一节 记注与撰述
第二节 从“史无定体”到“史有成例
第三节 “以史明道”:后世史学的出路
第四章 “诗教”与章学诚的“文以明道
第一节 作为《诗》之余绪的“战国之文
第二节 回归《诗》的“政典”本旨
第三节 “文以明道”与文学的致用旨趣
第五章 “原道”“原学”与章学诚的“道器合一”论
第一节 “道”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从“离器言道”到“即器明道
第三节 古今文派的先圣之争——从“即器明道”看
第四节 “下学而上达”——“原学”的形上维度
第六章 “史德”与传统史学的形上追求
第一节 以往学界关于的“史德”的理解
第二节 理学语境中的“史德
第三节 “史德”与传统史学的形上维度
第七章 章学诚“史释”的理学底蕴
第一节 玄学、理学与“经以载道”观念的固化
第二节 从“经以载道”到“以史明道
第三节 章学诚“以史明道”观念的近代反响
第八章 “六经皆史”的现实指向
第一节 现实指向:章学诚“证经为史”的旨趣
第二节 以“六经”论学术的现实关怀
第三节 以“史”论学术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