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2辑)
  •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2辑)

43 4.4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庆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

上书时间2022-12-19

紫源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陶庆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73421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页
【内容简介】
书稿含4篇博士毕业论文的摘要版,几乎所有文章都从理论综述,到田野调查案例,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架构。
第一篇文章《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从一个典型的城市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社区――YQ社区“两次城镇化”的实践来看,体现出人为建构的城镇化时空特征。为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扶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调适与社会排斥的双向治理》描述了苗族自发迁入K县后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指出,苗族群众的自发迁入虽然增补了其区域发展所需的部分劳动力,但他们的到来也引发了很多环境治理与社会管理的问题。K县政府、非政府组织、苗族精英、苗族自发移民自组织这些多元主体的积极行动使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并没有引起重大的社会后果。为了从更大程度上消弭国家的现代化与苗族自发移民的利益保障之间的矛盾与鸿沟,各方需要在基本的价值层面取得共识,也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同时,在治理机制上,也应该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使得治理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撑与力量聚合。
《救灾政治与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指出国家作为救灾政治中最重要行动主体,通过政治动员与政策供给,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抗震救灾,体现出积极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凸显了“举全国之力”进行抗震救灾的体制上的优越性。但在灾害危机中,基层政府仍然无法摆脱它在税费时期作为“资源汲取者”在乡村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在税费改革后由于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弱”的印象。基层政府在积累合法性资源的同时,又创造出了一些导致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因素。灾区民众利用国家赋予的“灾民身份”及其附着的相关权益,以及根据直观感知与经验知识自我建构的“灾民”身份与基层政府展开互动,以尽可能多地索取救灾资源,从而获得权益合法性。
《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重建》研究了当前流动性增强背景下“离散化”村庄借助网络公共空间实现社区整合的过程和机制问题。
【作者简介】
陶庆 主编封面署名陶庆 主编
作者简介陶庆,1965.12.27.-,安徽宁国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政治(人类)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北京大学人类学/政治学双博士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621),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特等奖,),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8.1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后(2004.1.-2005.1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后(2006.1.-2007.12.);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2000.9.-2003.7.)。
兼职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2006.10.-2013.9.),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研究员”(2016.6.-)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2006.10.-),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9.10.-);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
【目录】
1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
――基于YQ社区的实证研究 吴莹/1
2文化调适与社会融合的双向治理
――以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为例 陆海发/70
3救灾政治与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国家-社会关系
――以地震灾区Y镇为例 王玲/140
4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重建
――以西部农庄冯村为例 牛耀红/186

卷首语 (英文)/260
学科开放与学术共享 (英文)/266
摘要 (英文)/270
《政治人类学评论》征稿与写作体例/28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