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3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常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耀杰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5A14

上书时间2024-05-03

常州武进古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耀杰 著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331503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2页
  • 字数 254千字
【内容简介】

  1918年1月,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四大台柱”的推动下,《新青年》杂志从四卷一号起转型“复活”为六名北大同事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直接启动了新文化运动,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而随着《新青年》同人的内部分化,陈独秀开始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并且把《新青年》回迁上海,结束了这份同人刊物的短暂辉煌。本书大量运用档案、日记、回忆录等材料,试图还原《新青年》杂志内部的运作状况和人际关系,呈现《新青年》同人从志同道合到殊途异路的历史真相,并进一步在比照对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张耀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主要著作有《民国红粉》、《民国底色》、《谁谋杀了宋教仁: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中国话剧史》、《曹禺:戏里戏外》等。

【目录】

王思睿序 新文化运动的路径反思/1

 

 

 绪论 《新青年》轮值编辑的历史真相/001

 

一、《新青年》轮值编辑考 002

 

二、胡适与罗家伦等人的历史记录 013

 

三、鲁迅与沈尹默的历史虚构 017

 

四、周作人笔下的历史还原 020

 

 第一章 一校一刊的政学传奇/028

 

一、《青年杂志》的创刊 028

 

二、陈独秀笔下的“批评时政” 031

 

三、《新青年》“复活”为同人刊物 038

 

四、《新青年》扭亏为盈 041

 

五、《新青年》编辑部的资本积累 046

 

六、陈独秀单边毁约 050

 

七、北京同人的民主表决 058

 

八、《新青年》同人分道扬镳 065

 

九、胡适的“变节”与“歧路” 071

 

 第二章 蔡元培对陈独秀的借重与免职/074

 

一、蔡元培诚聘陈独秀 074

 

二、以德治校的进德会 082

 

三、陈独秀的“绝对之是” 084

 

四、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通信 089

 

五、《新青年》的戏剧之争 093

 

六、林纾与张厚载的联合反击 096

 

七、胡适和陈独秀的强烈反弹 099

 

八、蔡元培亲自出马 103

 

九、对陈独秀的变相免职 108

 

十、北大评议会的制度缺失 116

 

 第三章 陈独秀与胡适的路径歧异/122

 

一、陈独秀与胡适的最初碰撞 122

 

二、胡适的“正宗”与“悍化” 127

 

三、陈独秀与胡适的“联合战线” 132

 

四、胡适与陈独秀的政治决裂 138

 

五、陈独秀的价值混乱与道德缺失 145

 

六、胡适的以人为本价值观 149

 

 第四章 钱玄同的伐异与胡适的求同/157

 

一、钱玄同加盟《新青年》 157

 

二、钱玄同与胡适的精神互动 161

 

三、钱玄同与胡适的精诚合作 166

 

四、《新青年》同人的精神歧异 171

 

五、钱玄同的伐异与胡适的求同 174

 

六、胡适与钱玄同的民治思想 179

 

七、“偏谬精神”的再度激活 186

 

八、钱玄同与胡适的后续交往 192

 

 第五章 刘半农与胡适的善始善终/198

 

一、《新青年》“台柱”刘半农 198

 

二、刘半农崇拜周作人 203

 

三、刘半农淡出《新青年》 209

 

四、刘半农的新与旧 215

 

五、刘半农向胡适认错致敬 219

 

六、鲁迅与刘半农反目成仇 223

 

七、刘半农与胡适善始善终 229

 

八、刘半农的身后是非 234

 

 第六章 沈尹默与胡适的相互攻讦/241

 

一、民国初年的严复与蔡元培 241

 

二、北京大学的派系斗争 246

 

三、沈尹默与蔡元培 252

 

四、“某籍某系”与陈独秀 259

 

五、沈尹默与胡适的相互攻讦 264

 

六、五四运动中的胡适与沈尹默 267

 

七、胡适与蔡元培的求同存异 272

 

八、沈尹默笔下的蒋梦麟 277

 

 第七章 高一涵与胡适的同住与反噬/285

 

一、高一涵的模糊简历 285

 

二、与章士钊、李大钊的早期合作 288

 

三、《新青年》的“思想革命” 293

 

四、与胡适的同住经历 296

 

五、与胡适共同努力 305

 

六、努力之后的精神碰撞 311

 

七、高一涵反噬胡适之 315

 

八、“摸风捉影”的历史虚构 320

 

九、高一涵与章士钊 326

 

十、晚年胡适的口述回忆 329

 

 第八章 周作人的价值混乱与路径迷失/334

 

一、周作人晚年的造谣说谎 334

 

二、忠实原著的“直译的方法” 340

 

三、《小河》中的劣败心理 344

 

四、周作人探访日本“新村” 347

 

五、周作人设立新村支部 351

 

六、新村运动风行一时 355

 

七、胡适批评新村运动 359

 

八、胡适批评工读主义 362

 

九、来自鲁迅的质疑否定 366

 

十、“新村”梦想的退潮幻灭 372

 


 

后记 一校一刊的研究历程/37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