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加衬】【清初大儒 易学大师王夫之撰】清同治曾国藩精刻本【尚书引义】一夹板十厚册全套,白纸大开本,是清代王夫之编著的哲学、政论著作。共 6卷,凡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易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字而农,中岁称一瓠道人,全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着重对玄学、佛教和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较集中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
¥
500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5 × 15 × 7.5 cm
册数10册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清初大儒 易学大师王夫之撰】清同治曾国藩精刻本【尚书引义】一夹板原装十厚册全套,白纸大开本,《尚书引义》是清代王夫之编著的哲学、政论著作。共 6卷,凡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人,易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字而农,中岁称一瓠道人,全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着重对玄学、佛教和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较集中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
全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着重对玄学、佛教和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较集中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书中通过研讨天与人、已与物、能与所、心与事、明与诚、格物与致知、知与行以及名实、文质等诸对范畴,试图说明认识运动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的矛盾关系,并提出“心有两端之用,而必合于一致”作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蕴含着朴素的辩证逻辑思想。本书阐明了“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等著名命题;既反对宿命论,又否定唯意志论,强调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此外,历史观上关于“理”、“势”相成、“即民以见天”的观点,人性论上关于“习与性成”、“已成可革”的观点,均属王夫之的哲学创见。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人,易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字而农,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因居于湘西石船山,故称船山先生,由于生逢乱世,一生多有坎坷,在易学方面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其在《周易内传发例跋》中称:乙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于晋宁山寺始为《外传》”。知是书始撰于顺治十二年,即从广西返归湖南之后,当时只有三十八岁。为王夫之有关《周易》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发挥其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如在《系辞上传》中提出:“天下惟器而已矣”,在《大有》中提出:“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在《无妄》卦中提出:“推故而别致其新”等命题,是研究王氏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这部书的主要贡献是对易象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批判了“道学”太极说和道器说,把朴素辨证法推向一新高度。
本书自然旧,保存完好,原装未动,白纸精刻,大开本,此书天阔地阔,版式疏朗,不缺页内衬 ,方字精刊,墨色漆黑,存世稀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