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庭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22.34 5.9折 38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军民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2 1-8

上书时间2025-01-09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军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109240759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0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家庭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以家庭农场的“制度生成一制度选择一制度评价一制度分析一制度完善”为逻辑分析框架,以交易成本的立论原理贯穿全书,结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构建影响家庭农场生成及运行效率的实证模型为基本思路,深刻地揭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质和关键因素,阐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提高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试图解决中国式家庭农场制与农户特征、环境、时间、空间的相容性、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的合意性、契约关系与运行效率的关系,最后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陈军民,1976年7月生,河北临城县人,管理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农业生产性服务。先后主持省级、厅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河南省级鉴定2项,河南省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编教材4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
1.4.1 调研区域概况
1.4.2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家庭农场的争论
2.1.2 关于家庭农场生成的制度研究
2.1.3 关于家庭农场生成的实证研究
2.1.4 关于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研究
2.1.5 关于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研究
2.1.6 文献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家庭农场
2.2.2 制度
2.2.3 效率
2.3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3.1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术语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产权理论
2.3.4 契约理论
2.3.5 制度变迁理论
2.3.6 制度结构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家庭农场生成的动因及约束
3.1 问题提出
3.2 家庭农场制生成的动因解析
3.2.1 主流思想观念的变革
3.2.2 契约关系人的内在需求
3.2.3 要素禀赋与制度环境条件的变化-
3.3 我国家庭农场生成的约束因素分析
3.3.1 不通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
3.3.2 契约缔结的成本约束
3.3.3 农民适应新制度的路径依赖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交易属性视角家庭农场生成的规模经营选择.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假说
4.2.1 资产专用性
4.2.2 交易中的不确定性
4.2.3 交易频率
4.3 样本说明、变量选择与因子分析
4.3.1 样本说明
4.3.2 测度指标变量选择、定义及预期影响
4.3.3 样本特征描述
4.3.4 因子分析
4.4 影响家庭农场生成的实证检验
4.4.1 资产专用性及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4.4.2 家庭农场生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5.1 问题提出
5.2 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的理论分析
5.2.1 产权分割、委托代理与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
5.2.2 交易属性与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
5.2.3 要素投入水平与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
5.3 家庭农场生成契约选择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选择、定义及预期
5.3.2 理论模型
5.3.3 样本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5.3.4 实证分析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基于DEA模型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测度.
6.1 问题提出
6.2 研究方法
6.2.1 数据包络分析法
6.2.2 模型选择
6.3 样本说明、指标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1 样本说明
6.3.2 指标选取
6.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 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测度
6.4.1 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测度
6.4.2 瓜果蔬菜类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测度
6.4.3 规模养殖类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测度
6.4.4 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测度
6.4.5 四类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对比分析
6.5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家庭农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制度结构视角
7.1 问题提出
7.2 家庭农场的制度结构场域
7.2.1 家庭农场的产权制度
7.2.2 家庭农场的交易制度
7.2.3 家庭农场的管理制度
7.3 研究假说、指标选择及预期影响
7.4 理论模型与样本描述
7.4.1 理论模型
7.4.2 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7.5 实证分析
7.5.1 效率模型
7.5.2 效益模型
7.5.3 两类模型的结果比较
7.6 本章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我国家庭农场的生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8.1.2 家庭农场的生成面临着比较高的制度成本
8.1.3 社会资产和场地资产专用性对农户的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显著
8.1.4 交易频率对农户的规模经营意愿产生了较显著的负面影响
8.1.5 农地流转契约的缔结及稳定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
8.1.6 四类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整体比较低
8.1.7 经营规模和效率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8.1.8 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快推进家庭农场的制度化
8.2.2 促进家庭农场与制度环境相容
8.2.3 通过政府安排,减少契约缔结成本
8.2.4 提高农户的学习能力,降低适应性成本
8.2.5 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政府支持的效果
8.2.6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联合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