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1 5.9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苑基荣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4 12-23
上书时间2024-12-24
苑基荣,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现就职于人民日报社国际部。曾常驻非洲和印度,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美国的内政外交和美印关系。著有《军工复合体:美国的支柱与噩梦》。
第一部分印度民族性格有何不同?
引言/003
第一章印度为何没有历史?/006
第一节印度文明的源头/006
第二节雅利安人带来了什么?/016
第三节兴盛千年的佛教为何被灭绝?/022第四节穆斯林带给印度的冲击与断裂/034
第二章印度人为何如此自负?/046
第一节印度教徒信仰的终极意义是什么?/047第二节印度教业报轮回是消极避世吗?/051第三节印度教徒如何实现轮回?/055
第四节匪夷所思的宗教虔诚1058
第三章种姓制度为何经久不衰?/067
第一节印度教的“排气孔”/069
第二节业报轮回的精神绳索/072
第三节村社包容性的消解/077
第四节“布罗代尔钟罩”下超级稳定1081第四章印度民族性格底色/085
第一节古印度文化传承重口传轻书写/086
第二节重神话轻史实形成神话思维和矛盾性格/093第三节种姓和民主代议制形成重权利轻责任性格/099第四节印度文明为何被称为早熟文明?/106
第二部分印度民主是成功的吗?
引言/113
第一章印度民主政治的胎记/116
第一节超前民主的喜悦与酸涩/116
第二节大师流行背后的传统政治基因/120第三节英国留给印度哪些政治遗产?/129第四节印度现代政治体系的缔造者/133第二章印度民主的“例外论”/136
第一节走向“罪犯化”的印度政治/136第二节三权分立中的司法代政/147
……
第四节印度有哪些后发优势?/258
第二章印度崛起的短板/266
第一节模式困局:经济发展向左还是向右1266第二节基础瓶颈:深水港和能源资源短缺/278
第三节制度过剩:印度零售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281第四节结构失衡:印度能否“弯道超车”/287
第三章待解的印度三农困境1296
第一节印度农村“地主”过得怎么样?/296第二节半拉子土改和失策的三农1306
第三节印度如何实现粮食安全/314
第四节为什么农民自杀成为社会现象?/321
第四章“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陷阱”?/332
第一节第一人口大国会给印度和世界带来什么1333
第二节印度“马尔萨斯陷阱”:世界最早的计划生育/339第三节人口陷阱:印度多数妇女不工作背后的原因/345第四节中产困境:决定印度历史性因素1352
结论1368
后记1382
引言
这部分主要探寻破解印度文明的密码,从而探究现代印度人行为和思维的根源。笔者认为,印度具有矛盾易变、神话思维、保守、自负、叙事宏大但缺乏主题和逻辑、重权利轻责任等民族性格。外族人侵史、地理环境、宗教、种姓、独特历史文化传承是透视印度民族性格的五个主要视角。为此,笔者创造性地提出印度历史的四个千年宗教分期和印度教伦理社会概念,作为解构印度民族性格和印度文明基因的工具。
根据大的宗教分期,在持续四千余年的外族入侵中,笔者粗略地将印度历史分为四个千年。约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这是印度本土文明千年,主体是考古发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文化。约公元前1500年至前500年前后,雅利安人人侵,在其本土化中形成印度教兴盛千年。约公元前500年至公元7世纪,为佛教兴盛千年。公元7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为伊斯兰教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千年。尽管后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人侵印度,使印度沦为殖民地,但基督教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从宗教分期来看,四千余年印度文明中唯一永恒的是印度教的存续。独立后的印度进人一个没有外力介人的印度教千年复兴时期,印度人民党和母体国民志愿团代表了这股力量。
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
决定性的。青藏高原南边蔓延的高大山系让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隔绝,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遮挡了北冰洋的寒风,同时也阳挡了印度洋季风的北上。在几乎完美的封闭地理环境中,唯一的遗憾是兴都库什山脉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山谷一一开伯尔山口,为外族人侵提供了机会。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带给印度两个影响。第一,长期的外族入侵史丰富了印度族群多样性,形成印度社会的多元性。笔者粗略计算,从雅利安人到莫卧儿王朝,3000余年历史中,大族群人侵多达20余次,加上欧美殖民者从海洋的人侵,达到30余次,几乎每隔百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人侵。这形成了印度人喜欢逃避现实、文化内卷、矛盾易变和喜欢推倒重来的民族性格底色,在塑造印度次大陆整体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起到关键作用。第二,封闭的环境造就印度高温炎热的气候,加上两大河流常年泛滥,使印度人养成喜欢冥想、修行等行为,因此产生了诸多宗教,包括佛教和印度教,铸造了印度宗教神性的民族性格底色。
外族人侵史和地理环境是塑造印度民族性格的外因,宗教神性、种姓和独特文化传承则是塑造印度民族性格的内因。封闭的环境和频繁的外族入侵使印度次大陆各族群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活规范和秩序,这套秩序以印度教为统领,吸收了各人侵族群文化,笔者冠之以印度教伦理社会,这是印度人观念、信仰、思维和行为的所有根源。印度教伦理社会是以印度教教义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政治社会规范。业报轮回和解脱是印度教伦理社会的理论基础,种姓制度与村社结合是印度教伦理社会的社会和现实基础。
本书作者利用常驻印度的机会展开实地调查,结合翔实的文献资料,撰写了这部多角度认识印度的作品。作者认为印度拥有大国抱负,无奈制约因素甚多,形成了自负与自缚的形象特征。全书以12个章节详述印度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等,分析了印度的民族性格底色和经济崛起的原因及态势,为读者全面了解印度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印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