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26.46 5.9折 45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2 10-14

上书时间2024-10-16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刚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0307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8页
  • 字数 108千字
【内容简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报告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大领域16个指标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Stata、SPSS、ArcGIS软件和自然断裂点分析、可靠性检验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作者简介】
曾刚,1961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78-1982,就读于湖北大学地理科学系,留学于德国吉森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目录】
第一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已成国际共识()

二国家区域战略部署要求区域协同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一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一)增长极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二)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三)国际性与地方性相结合()

三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指标()

(二)科技创新指标()

(三)交流服务指标()

(四)生态保护指标()

四指标计算与赋值方法()

 

第三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一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长江经济带专题领域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长江经济带城市科创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交流服务能力排行榜()

(四)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协同能力排行榜()

(五)不同领域协同能力的相关关系()

 

三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变化情况()

 

四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

 

第四章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治理委员会()

二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

(一)建立长江流域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将绿色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二)启动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跨界共享试点,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建设()

(三)启动长江环保信息库建设,推动科学决策和环保信息的开发利用()

(四)加快构建横向水生态补偿/交易框架,切实解决上中下游无序排污导致的水环境持续恶化问题()

 

三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一)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

(二)协调不同层级的产业基金,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功能性战略互补功能,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四)加强产学研用联盟建设,促进产业互信、互惠、合作机制的形成()

 

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

 

附录1国内外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于要素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ISO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2014年)()

(二)西门子和经济学人绿色城市指数(2011年)()

(三)英国未来论坛可持续城市指数(2007年)()

(四)中国国家环保部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建设指标体系(2013年)()

(五)美国普华永道机遇城市指数(2014年)()

(六)世界银行城市竞争力指数(2015年)()

 

二基于综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欧盟空间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2000年)()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测度(2013年)()

(三)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指标体系(2016年)()

 

附录2区域协同发展海外经验()

一欧洲莱茵河生态治理跨国协调管理经验()

(一)以国际化、标准化的协同治理确保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压力最小化()

(二)以水环境与流域生态协同治理解决生态困境()

二北美五大湖区生态系统协同修复治理经验()

(一)一度着火的凯霍加河——五大湖生态系统危机()

(二)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

(三)其他协同生态恢复行动()

(四)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