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变迁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变迁研究

51.74 5.9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玉昌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2 10-24

上书时间2024-10-26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玉昌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47754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内容简介】
  少数民族生存的地域性决定了人在独特天地系统之间与自然、社会、人的自生、互生、创生发展,独特的天地系统,生成了独特的人类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存续,对族群内部个体社会化和传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技术是人类智慧和实践的创造物,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造,都体现了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水平和文化形态,透过技术创造的遗迹和遗存可以推断出有关人类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信息。
【作者简介】
  石玉昌,女,侗族,1980年出生,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现就职于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厅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2部,在《民族教育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成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贵州省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绪论
一 多样化优存: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及其研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 从指涉到顺延: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文化意象
三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符号意识形态:天地、时令与他性
四 远古文明中走来:文献中的技术变迁史
五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技术的社会进步功能与概念演进
第一节 传统技术的概念与演进
一 传统技术的社会进步功能
二 技术概念与演进
第二节 技术阶梯与社会、文化演进
一 “技术阶梯”的内涵与外延
二 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技术基础
三 器物:“技术文化丛”的历史描述

第二章 都柳江少数民族族群、社会与技术形态
第一节 早期传统社会形态
一 都柳江流域“自然生态圈”与“侗族文化生态圈”
二 技术、个体和社会
三 侗族技术文化的明显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早期基本技能
一 低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
二 侗族早期的工具及技术
第三节 重大发现、发明及传承
一 发明和发现的认识分析
二 都柳江流域发现与发明的技术变迁
三 口传心授的技术传承模式
第四节 语言与身体技能
一 语言与言语技术关联
二 身体技术

第三章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形态
第一节 侗族形成之初的生产技术及其变迁
一 集体狩猎及其技术与变迁
二 溪沟捞鱼的原则及其技术变迁
三 采集向田园种植的技术变迁
第二节 明王朝南下屯兵时期的生产、生活技术
一 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水利灌溉技术
二 野外放养的驯化技术
三 早期的金属冶炼技术形成
第三节 “皇木征办”时期的林业生产技术
一 “皇木征办”时期的都柳江社会格局
二 木商经济带动下的社会与技术变迁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手工制作技艺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手工艺发展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造技术及其变迁
第一节 传统建造技术及工具变迁
一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筑技术溯源
二 都柳江流域传统建造材料
三 建造工具
第二节 鼓楼的建造技术及变迁
一 鼓楼的文化意义及功能
二 鼓楼掌墨师与鼓楼的建构技术
三 鼓楼的建造过程
四 鼓楼的类型
第三节 风雨桥的建造技术
……
第五章 纺制技术及其变迁
第六章 都柳江流域传统教育技术及其变迁
第七章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