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 4.6折 ¥ 5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胡国栋 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3 11-21
上书时间2024-11-22
第一章紫塞篇
一、紫塞悲风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正闲着没事干,摄影家赵慧岗打过电话来说想拍长城,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驾着他的四驱越野朝偏离公路的方向上路了。偏远难行之处,人迹罕至是古代文化遗存之幸,由此长城遗址才保存得较为完好。
我于云海莽岭间寻找着古人诗词中的“紫塞”,一路爬至大山之巅,在呼和浩特北部的一处山脊上,老远便看到自己曾经调查过的长城堡堠。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紫红色的城垣像一条长龙,明艳艳地舒展在山野之上。这是我时隔三十多年又一次站到它面前,并再次被脚下这仿佛浸泡在血色中的长城所震撼。这正是我们在寻觅的“紫塞”!
作家杨绛先生也曾考究过“紫塞”,她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中写道:“我曾考证‘紫塞’的出典,只知长城之下土尽紫。一说长城之下有紫色花。我国各地土色不同,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等。长达万里的长城下,土尽紫。为什么呢?筑长城的老百姓有生还的吗?一批批全都死在城下了。‘尸骨相支拄’,不全都烂在城下了?老百姓血肉之躯掺和了泥土,恰是紫色。这种泥土里花开紫色,真是血泪之花了。好大喜功的帝皇奴役人民,创建了人间文明的奇迹……”
其实,“紫塞”就是指秦汉长城。其兴筑于秦,修葺于汉,横亘于中国北方,延展万里,两千年来从来就是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
我曾有幸成为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的一员,徒步追踪乌兰察布与呼和浩特境内的秦汉长城遗迹——脚下永远是绵延不绝的紫色城垣、堡堠、烽火台,才知晓古人称秦汉长城为“紫塞”之根源所在。
闲来展卷,常有“紫塞”二字跃入眼帘:李白有“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杜甫有“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甚至有一回读孔尚任的《桃花扇》,居然见得“一声叱退黄河浪,两手推开紫塞烟”……
说来也怪,大青山的土色变化多端,黑土有之,黄土有之,灰土有之,但秦汉长城所经之处偏偏都是紫红色,诚如晋人崔豹所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古人把这道连接秦关汉隘的长城形容为千秋不变之紫塞,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呼吸与我们如此贴近。难怪明代的陈与郊在其剧作中写出了“怎比着嫁穹庐啼紫塞”的唱词。穹庐、紫塞,不正是阴山的历史远影吗?
站在血色的城垣上南瞰青城,阴山怀抱里的呼和浩特高楼林立,车流如蚁,静中有动,让人不由感叹古人择选城址之妙。北望群峦,长城在山脊上逶迤远去,而脚下的汉代城址像是在长城上打了个结。
赤土里秦砖汉瓦尽显,翻开两千年前戍边将士枕戈寝甲、栉风沐雨的悲壮岁月,一阵凉风吹过,衣襟飞舞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
环视周围,障城算不上大,外城墙一周仅千余米,依地形而建,皆不甚规矩,互为依托,两城呈“吕”字形。每城中皆筑高台,各呈“回”字形,内城墉残高仍有六米左右,占地都不过百余平方米,老乡称其为“点将台”。周围地势甚为辽阔,传说是秦朝名将蒙恬和秦公子扶苏点将阅兵之处。两座城址满负历史的创伤,孤傲地立于旷野。它们平地而起,艳阳下的残壁大紫大红,宛若浸透戍边将士的鲜血。
考古学家李逸友先生早年曾对该城进行考察,认为此地为汉武泉县治所在。汉置边塞县城一般都依长城而建,或呈“吕”字形,或呈“品”字形,军政各自为政又互为依存。除了修筑长城,秦将蒙恬在长城沿线置四十余县,建立完善的边防机构加以管理。之后不断有罪犯流放到此加入开疆拓土的行列,据说大青山一带今天引以为傲的美食——莜面,便源自垦田作物。那条著名的秦直道将国家和军队紧紧地联系起来,这是西北地区目前史料记载的最早且最有成效的开发。
万里秦墉虽已为历史风尘荡平,但它的雄姿依然在蜿蜒中时隐时现,穷于南山,又挽起南坡下的赵壁,历史的接力棒就这样传得以递下去。
在几千年联翩接踵播迁于阴山的马背民族心中,阴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脉。它还是进入繁盛中原农耕地带的藩屏,是觊觎邻家的制高点,是南下劫掠的台基。草黄马肥,单于恣意的胡骑在黄河两岸掀起的烟尘和呼啸早已没入苍烟浩瀚的阴山。
《紫塞白雪》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全书分紫塞篇、赤旗篇、牲灵篇、王气篇、逸闻篇、苍烟篇、唏噱篇等7篇,记述了大青山下的红色史实、壮美山河、历史人物、动物趣事、民俗风情、生态保护、乡村往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风趣幽默,感情真挚,文学性、可读性较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