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史话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史话

24.72 5.9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立超导读 著;吕思勉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2 11-15

上书时间2024-11-15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立超导读 著;吕思勉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
  • 版次 1
  • ISBN 9787220101588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5页
  • 字数 160千字
【内容简介】


由雷原、白金钟主编的认知国学经典书系: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专享一部通俗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目前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接近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本书文字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靠前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归乡闭户著书。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精彩内容:

    宦官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的。因黄巾的,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很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被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作了一篇传,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作《礼记》。《礼记》的靠前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常生活问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作《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之中,而教育权也纵在手里。古代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很好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作《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它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是为此。
        然则古人没有应用的知识技能么?不然。我们知道:所谓三代之世,已有较高度的文明,其时有许多事情,已非有专门知识技能不能办,是现在所传的几部先秦子书,其中包含专门的知识技能也颇多,不能说全是后人伪造的。然则古人的知识技能,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从宦之中得来。
        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的确,这二者是一事。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是在那件事的里,且办事且学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是仕。从其学的一方面说,是学。
        p20-22
【目录】


《三国史话》导读
三国史话
  楔子
  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辨诬
  从曹到司马懿
  替魏延辨诬
  姜维和钟会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
  司马懿如何人
  司马氏之兴亡
  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
  后汉乱源与三国始末
  袁曹成败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关羽欲杀曹公
  孙策欲袭许
  边章、韩遂
  张纯之叛
  诸葛亮南征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马钧
  三国之校事
  魏氏衰乱
  蜀魏之亡
  孙吴之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