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人文史丛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人文史丛书)

37.19 6.3折 59 全新

库存9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7 6-24

上书时间2024-06-24

邹鲁文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平原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3-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221825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71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演说在晚清的兴起,令人瞩目。整个20世纪中国,但凡有效的思想启蒙或广泛的社会动员,都离不开“演说”这一利器。正因此,对于现代“演说”的研究,不仅涉及其具体内容,更牵涉演讲的立意、文体、姿态、听众反应及传播效果等诸多视角。而所有流传久远的“伟大的演说”,不仅系于演说者的个人才华与诉求,更与整个时代的风尚与精神相契合。
  正如作者陈平原教授所言:“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乃一时代社会是否活跃、政治是否开明、学术是否繁荣的重要表征。”本书亦希望借助那些隐匿于寂静深处的“演说”,寻找触摸历史的入口。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颁发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近期出版的随笔集包括《故乡潮州》、《大圣遗音》、《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怀想中大》(增订版)、《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等。
【目录】
导言:聆听演说与触摸历史

章 演说之于现代中国

一、作为“声音”的演说

二、演说之视觉呈现

三、演说之听觉记忆

四、演说之魅力及其可能性

第二章 晚清画报中的声音

一、画/话说声音

二、“戏园子”如何“进化”

三、与学堂、报章结盟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演说及演说学

一、“演说学”之传入

二、演说的定义与溯源

三、分类、技术及姿态

四、“无边的国事”与“有声的文学”

第四章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现代中国演说家的理论与实践

一、演说之氛围

二、演说之乡音

三、演说之变奏

四、演说之危险

五、演说之诗性

第五章 徘徊在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工作报告、专题演讲以及典礼致辞

一、伪装成口语的书面语

二、日渐进入书面语的口语

三、文体感的缺失与重建

附录一 孙中山关于教育的六次演说

附录二 作为演说家的闻一多

附录三 “演说现场”的复原与阐释——“现代学者演说现场”丛书总序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