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语义学基础理论十讲 李福印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语义学基础理论十讲 李福印著

45.86 5.9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福印;刘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4 10-14

上书时间2024-10-15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福印;刘娜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3131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兼顾中国实际、课堂需求、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及近期新发展,是一部系统讲授认知语义学的教材。读者对象为语言学方向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及博士。其主要特点为:1.编者从认知语义学领域精选出十个基础话题,作为十章内容;2.每章话题是认知语义学核心的话题,其内容也是读者较难理解的;3.每章在讲透这些基本话题基础上,延仲至这些话题的前沿研究;4.本书兼顾基础、学术和前沿。经过该十讲训练,基本可以进入认知语义学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李福印,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2003年北航文科高端引进人才,2008年人才等称号。研究方向:认知语义学、事件语法、因果关系、语言类型学等。代表作:著有认知语言学概论(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语义学概论(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语义类型学(2019, 北京大学出版社)。认知语义学奠基著作翻译,认知语义学(卷ⅰ、卷ⅱ)(译著)(100万字),2017, 201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娜(1991):博士在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方向为认知语义学和汉语语法。
【目录】


1  语言认知系统

1.1  引言

1.2  不同语言学流派的语言观

1.3  语言是一种认知系统

1.4  图式系统

1.5  图式系统的组织原则

1.6  认知机制

1.7  哲学视角下的认知系统

1.8  结语

2  形式与意义

2.1  引言

2.2  形式与意义的定义

2.3  方

2.4  形式与意义普遍范畴

2.5  三十五个语义范畴

2.6  六十七条类型学普遍原则

2.7  生成语言学中的题元角

2.8  原型题元角

2.9  结语

3  开放类与封闭类

3.1  引言

3.2  开放类与封闭类

3.3  封闭类语义

3.4  封闭类概念的特征

3.5  封闭类和开放类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差异

3.6  封闭类范畴的结构特征

3.7  封闭类范畴与图式系统

3.8  结语

4  语言中的焦点-背景

4.1  引言

4.2  焦点-背景理论的渊源

4.3  焦点-背景理论

4.4  焦点-背景和单句的主语和宾语

4.5  焦点-背景和复句中的主句和从句

4.6  焦点-背景和倒装句

4.7  焦点-背景理论的实证研究

4.8  结语

5  时空类比

5.1  引言

5.2  概括与类比

5.3  类比和焦点-背景理论

5.4  概括与运动事件的语义结构

5.5  类比与五类宏事件

5.6  类比与卫星语素

5.7  时空类比

5.8  构型结构

5.9  结语

6  空间图式与封闭类

6.1  引言

6.2  语言对空间的基本切分

6.3  焦点几何图式

6.4  背景几何图式

6.5  背景几何图式的非对称

6.6  地球作为非对称几何图式背景

6.7  用一个以上的参照物描述位置

6.8  空间表征图式化的原则

6.9  运动-体公式

6.10  语法化链:空间域往时间域发展的单向

6.11  形式表征语义的启示

6.12  语言对时间的切分

6.13  结语

7  力动态模式

7.1  引言

7.2  力动态概念系统的范围

7.3  力动态的语义构成

7.4  恒定力动态模式

7.5  力动态模式的转换

7.6  次要恒定力动态模式

7.7  力动态与施事

7.8  力动态模式中的前景化

7.9  力动态中的弱抗力体

7.10  力动态模式语义要素具体化

7.11  力动态与致使

7.12  力动态与心理指称

7.13  复杂体模式中的力动态

7.14  力动态与社会指称

7.15  力动态与情态系统

7.16  未来研究

7.17  结语

8  因果关系与致使

8.1  引言

8.2  因果关系与致使

8.3  基本致使情景

8.4  受因事件和使因事件

8.5  受因事件在使因事件之前

8.6  使因事件的特征

8.7  工具

8.8  动态对抗

8.9  时间点延续和时间段延续因果关系

8.10  同时

8.11  基本致使情景的特征

8.12  复杂致使情景

8.13  致使交替

8.14  结语

9  运动事件语义学

9.1  引言

9.2  aristotle的事件观

9.3  vendler的事件四分法

9.4  运动事件的语义元素

9.5  运动事件:动词的事件结构

9.6  运动事件:卫星语素的事件结构

9.7  运动事件:动词复合体中的突显

9.8  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9.9  结语

10  宏事件语义类型学

10.1  引言

10.2  宏事件

10.3  运动事件为框架事件

10.4  体相事件为框架事件

10.5  变化为框架事件

10.6  行动关联为框架事件

10.7  实现事件为框架事件

10.8  框架卫星语素表达主事件的证据

10.9  宏事件研究现状

10.10  宏事件未来研究框架

10.11  汉语中可能存在的宏事件类型

10.12  结语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