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梦苍穹:王小谟院士的科技报国之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筑梦苍穹:王小谟院士的科技报国之路

58.21 5.9折 99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04 10-4

上书时间2024-10-04

邹鲁文化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121414787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页
  •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王小谟――国科技领域有名科学家、院院士,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成功主持研制国产预警机,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为中国预警机从无到有、形成作战能力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的人生经历跨越新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多个历史阶段,其奋斗历程可以视为新中国国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到自立自强的缩影。本书记述了王小谟院士矢志科技报国、潜心国科学技术研制的奋斗历程,希望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们能牢记过去筚路蓝缕创业之艰,勉励后来者自立自强接续奋斗之志。本书读者对象:在校大、中小,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

【作者简介】


米生刚,2018.7~2021.3 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书记、院法律顾问2021.3~今 中国电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书记

精彩内容:

    1928年,王宏谟暂时结束了在西北军中的生活,返回江苏,追随时任国民秘书长及江苏省的钮永建工作,任江苏省水陆队教导团少校区队长。江苏省水陆队教导团为江苏省警官学校前身,1928年,鉴于江苏省水陆人才缺乏,江苏省创办了江苏省水陆教导团,并由省钮永建亲自兼任团长,开办本科和速成科两班,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各级警务,整肃江苏警务。我们无法准确想见,从1925年浦东中学到1928年加入江苏省水陆队教导团这段时间王宏谟的心境。但从这短短两年间,频繁的辗转跋涉来看,二十岁上下的王宏谟想要从戎报国,但似乎与大部分步入社会的青年一样,他还想在且行且思中为自己谋一个前程,在上下左右的摸索试探中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1928年秋,王宏谟离开,再次收拾行装北上。这一年,他入陆军大学第九期。陆军大学创办于清朝末年,原为袁世凯创立的陆军行营军官学堂,1911年改称为陆军预备大学堂。至辛亥前,虽然仅了三届学员,人数不多,但多为新军骨干,如三期生李济深等人,是清末民初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北伐战争后,蒋介石曾一度亲自兼任陆军大学校长,旨在将其建设为综合军事学府,培养造各军种指挥人才。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着“黄马褂(黄埔),绿(陆之谐音)袍子(陆大)缺一不可”的说法,所以,取陆军大学有“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气概。
    王宏谟投的陆军大学第九期共招收120人,唯有外正式军校生或在部队服役两年以上的现役中尉级以上军官才有报资格,且必须要有选送单位的,方可以到陆军大学参加复试。参加复试的生需要经过学科试、复检体格两轮检验均合格者才能正式成为陆军大学的一员。王宏谟无疑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擢优的这120人中的一员,此,他开启了在当时中国很高军事学府之一的陆军大学三年的受训生活。
    陆军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之军事幕僚及指挥官”,其教育注重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德育”,除教授“军事上之必要学识”之外,很好重视“培养道德及锻炼精神。”如果说,学校教育给了王宏谟扎实的知识基础、短暂的西北军经历给了王宏谟初步的生活体验的话,那么在陆军大学的三年系统学使王宏谟获得了成长为一名职业军官的智能。根据1930年公布的陆军大学教育纲领,我们可以看到,陆军大学的需要学的主要科目有战略战术、战史、参谋要务、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交通学、航空学、海战学、陆军经理学、陆军卫生学、马学、政治训练、补助训练及讲话、外国语学、骑术等。此外,还必须要经过演训练,以及通过战术实施及参谋演旅行的验。三年的军校生活是紧张且充实的,二十多岁的王宏谟不仅必须要在理论上学好“高等用兵学术”,还必须参加野外实训,在一次次的演中磨炼摔打,成长为具有指挥才能、强壮体格、坚韧精神的职业军官。    1931年秋,陆军大学后,24岁的王宏谟被分配到国民军陆军第88师,自称自己“有些宗派主义思想”,他依旧选择回到自己曾经服务过的“老部队”——西北军残部梁冠英处工作,任国民军第二十五路指挥干部训练班上校教育主任。修身、齐家是传统所必须要修好的两门功课,求学、求职告一段落后,25岁的王宏谟于1932年与经人介绍相识相知的北京姑娘马鸿云结婚。
    国如无安,家也定无宁。这个刚刚组建的小家庭犹如那个动荡时代中的一叶扁舟,要在狂风巨浪中颠簸前行。其时,“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蒋介石下的国民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侵华军抱定“保证不抵抗政策”,不仅未从前线调回一兵一卒,而且对分驻在东北三省的东北军也下令不得抵抗,近2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p1113
【目录】


编者的话走过两个世纪// v

章青春年少时(1938―1956)// 1

1938年:生于上海金山// 3

父亲王宏谟// 7

戎马之上:逃难式的生活// 19

新中国成立前夕:到北京去// 24

新:为祖国学// 30

第二章我的大学(1956―1961)// 41

青春火热// 43

要经风见雨,要历练成熟,要做自己// 50

第三章金陵青春梦(1961―1969)// 59

有干一辈子雷达事业的决心// 61

压担子与长本领// 72

一个人的计算机房// 79

姻缘一绳牵// 86

第四章大山沟里也能飞出蓝孔雀(1969―1988)// 93

筚路蓝缕// 95

跌到谷底,还是要干事// 103

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困难// 107

黎明前,天黑// 114

山沟沟里飞出蓝孔雀// 120

集矢一身// 127

第五章淮河边的电子人(1988―1991)// 133

要从大山中走出去// 135

“纸上的雷达”的背后 // 146

九十天造出雷达// 152

大漠灼心// 158

我们只能向胜利走去// 169

人是科研的生产力// 174

第六章造出的“争气机”(―2013)// 185

我是个工程师// 187

圆环工程设计师// 195

同步研制// 201

要争气// 207

老头加娃娃兵// 215

生死之间// 224

我将无我// 228

王小谟院士访谈录 // 2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