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家企业制度变迁(1896-1937年):基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分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荣家企业制度变迁(1896-1937年):基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分析

52.92 5.9折 90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柯华 著;程霖 编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货号604 6-29

上书时间2024-06-28

邹鲁文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柯华 著;程霖 编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6
  • ISBN 9787564228231
  • 定价 90.00元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也在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之中发生了空前的转型变迁。本文库聚焦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历史与思想研究,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路径与发展脉络。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思想演变及其内在逻辑规律的揭示,对于当下正处在新的转型之中的中国经济的涅和更生,无疑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本文库以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作为主要研究基质,以问题导向性作为划分体例,分别以独立专著形式展开研究,选题内容广博丰富,聚焦于近代中国财政、金融、保险、城乡关系、农村地权、民族资本主义、家族企业变迁等各个方面,在详尽搜集各领域相关经济思想和经济史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近代中国经济相关领域制度变迁和转型升级的经验及教训,有助于揭橥中国道路的近代历史渊源。
  同时,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7月8日他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观察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同样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背景,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本土化,为此本文库也纳入了这方面的专著。
  本文库是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成果之一,不仅较为全面、深刻地展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历史与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可靠立足点,同时基于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有助于与现当代中国经济转型实践的逻辑连接,也有助于指导并预测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方向,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后发国家的转型发展提供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的中国智慧。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导论
一、文献综述
二、重构古典制度变迁模型及制度变迁要素分析
三、案例的研究方法
四、史料的处理方法
五、相关的概念和定义
六、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知识、技术、资本积累及新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 新奇的制度一定会产生吗?
第二节 荣氏早期的知识、技术的积累:企业家信念和实业理念
一、制度的供给:早期知识信念来源与结构
二、早期荣氏兄弟的知识(技术)结构和信念特征
三、荣氏兄弟企业家精神(信念)的生成
四、荣氏兄弟实业理念的形成
第三节 荣家企业的早期资本积累

第二章 实践与荣家企业制度变迁
第一节 技术、报酬、适应性效率
一、技术与制度选择
二、报酬导向的制度变迁
三、荣家企业的适应性效率
第二节 荣家企业制度的生命周期划分
一、宏观上的经济阶段划分(1887-1937年)
二、荣家企业的经典阶段划分及制度生命周期界定(1896-1937年)

第三章 荣家企业第一个制度变迁周期(1896-1908年)
第一节 制度环境
第二节 适应性效率的挑战:知识不完全
一、正式企业制度的生成:广生钱庄
二、新旧制度并存时期:1900年后新式制度生成
第三节 适应性效率的挑战:信念冲突及融合
一、新制度安排的外部性:旧意识形态的阻碍
二、适应性效率的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的契入
第四节 第一周期的正式制度
一、正式制度的效率:从知识不完全到完全
二、正式制度的报酬递增特征:转移支付
三、正式制度的生命周期
第五节 无效率的制度及其变迁
一、一般制度变迁在危机研究上的缺陷
……

第四章 荣家企业第二个制度变迁周期(1909-1924年)
第五章 荣家企业第三个制度变迁周期(1925-1937年)
第六章 荣家企业制度变迁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