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理论(第2版)
  • 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理论(第2版)
  • 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理论(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理论(第2版)

15 5.6折 27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聊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安海、孙文宪 编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9-03-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笔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安海、孙文宪 编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9
  • 版次 2
  • ISBN 9787562219972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3页
  • 字数 40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理论(第2版)》和《文学批评原理》、《文学文本解读》是一套文艺学系列教材,是“文艺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课题的成果,这一课题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重点项目。本书旨在使学生对文学的特征和功能,对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和发展的规律,对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的性质,都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刘安海,男,湖北省广水市(现划归随州市)人,生于1940年10月。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教学和研究,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文学院文学教研室主任。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学学会秘书长。目前正从事文学语言等课题的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及要求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文学源于生活

二、文学高于生活

三、文学的主体性

四、艺术真实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二、文学与“人学”

三、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

第三节 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二章 文学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一、文学的言说与形象

二、文学形象和语言

三、文学形象的特征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类型

一、叙事文学与典型

二、抒情文学与意象、意境

第三章 文学文本

第一节 文本及其涵义

一、文本的涵义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第二节 语言层

一、语音

二、语义

三、语言层的荚学功能

第三节 现象层

一、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

二、抒情性文本的现象层

第四节 意蕴层

一、意蕴及其层次性

二、主题及其构成

三、多主题与主题的多义性

第四章 文学种类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种类和体裁的涵义及划分

一、文学种类和体裁的涵义

二、文学种类和体裁的划分

第二节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一、诗歌

二、小说

三、散文

四、戏剧文学

第三节边缘文学体裁

一、边缘文学体裁的涵义

二、报告文学与纪实小说

三、杂文和随笔

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客体

一、文学创作和创作主体

二、文学创作和创作客体

三、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统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

一、文学创作妁准备阶段

二、文学创作的实施阶段

第三节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一、创作个性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二、创作个性的形成与表现

三、文学风格的凝固与发展

第六章 文学思潮、流派与类型

第一节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一、文学思潮

二、文学流派

第二节 文学类型

一、文学类型的涵义

二、现实主义文学

三、浪漫主义文学

四、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通俗文学

一、作为文学思潮的通俗文学

二、作为文学类型的通俗文学

三、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七章 文学接受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意义

一、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二、文学接受与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文学鉴赏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

二、文学鉴赏的条件

三、文学鉴赏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三节 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

第八章 作为活动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一、文学与道德

二、文学与社会心理

三、文学与哲学

四、文学与宗教

第二节 政治与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一、文学与政治

二、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二、文学发展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笔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