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人生的勇气
¥
30
5.1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货号59482843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6
-
ISBN
9787514623000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作者简介】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生于维也纳,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是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也被称为“自我启发之父”。他的学说以“自卑感”“创造性自我”“自我启发”为中心,深刻影响了华生、杜威、马斯洛、罗杰斯和弗洛姆等心理学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儿童心理学》《理解人性》等。阿德勒的童年伤痕累累,但他因为拥有对命运不妥协的勇气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 【目录】
-
第一篇 认识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一章??逆转人生的内在动力——找到人生的意义
004? |? 如何在受限的人生中找到无限的潜能
011? |? 在童年时期找到正确的人生意义会成就一生
018? |?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从不完美的自己中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022? |? 心灵和肉体互为影响
026? |? 肉体弱小,心灵就要强大
040? |? 生活风格决定你的一生
第三章??超越自卑才能逆转人生
046? |? 自卑情结的危害
051? |? 自卑的根源在于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054? |? 追求完美会让人变得扭曲
逆转人生的勇气-内文排版V1.4.indd 1
2024/6/6
第四章??童年早期记忆可以窥见人格
068? |? 童年早期记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079? |? 早期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
083? |? 有问题的人,往往出自有问题的家庭
第五章??从梦中寻找隐藏的自己
094? |? 人为何会做梦
096? |? 梦的真实面目
106? |? 梦是自己真实意图的显现
第二篇 在自我启发中成长
第六章??从幼稚到成熟,总会遇到逆境、挫折或歧途
124? |? 成长的烦恼
133? |? 为何要铤而走险——犯罪心理分析
150? |? 走向犯罪的道路是谁之过
157? |? 怎样挽救歧途者
第七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战场
164? |? 合作的重要意义
167? |? 职业规划要从小抓起
176? |? 建立合作,增进友谊
178? |?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第八章??好的婚姻幸福一生
182? |? 爱情与婚姻的实质就是共同合作
187? |? 结婚前的准备
192? |? 造成婚姻失败的原因
197? |? 维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第九章??做父母的职责
206? |? 母亲是孩子的根基
218? |?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
227? |? 家庭和睦的关键是平等
229? |? 出生顺序不同,成长轨迹也会不同
第十章??学校的重要性
242? |? 老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248? |? 学校里的竞争与合作
250? |? 对孩子的测试和评估要慎重
251? |? 教育孩子:不要为自己设限,人生完全可以逆袭
259? |? 弥补孩子的性格缺陷
内容摘要
人的命是天注定的吗?
一方面,我们无法决定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相貌和才智,无法决定自己的运气,这些条件确实有天注定的成分。
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人生。阿德勒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人生的主动权永远都在自己手中。
本书的作者阿德勒,幼年瘦弱多病,学习成绩很差,是个严重自卑的人,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直面、接纳这些不足,通过自己的人生哲学逆转了人生轨迹,终成为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被称为“20世纪精神分析三巨头”之一。本书是阿德勒人生哲学的具体展现,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合作的价值、教育的影响、童年早期记忆的重要、梦的解析,及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和消除途径,帮助读者克服自卑感,从而超越自我,逆转人生。
精彩内容
心灵和肉体互为影响对人类而言,生命在于运动。但这种运动针对的不只是肉体,还应有心灵。植物在土里生根发芽后,便被固定在了一个位置,不能活动。倘若它也有了心灵,我们必然十分惊讶。 只是,对植物来说,拥有心灵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就算它能因此预见未来,知道“马上就会有个人走过来踩扁我”,也无法躲开这种灾难。反观能够活动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可以预见未来并规划自己行动方向的。因此可以说,它们是具有心灵或精神的。 “当然,你感觉到了,所以才会有所行动。”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心灵最主要的作用。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知道心灵是如何控制肉体的。事实上,心灵决定了肉体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对人类而言,行动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行动方向,就只能胡乱地做出一些行为,这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左右行动方向的心灵具有主导作用。至于肉体,则是行动的执行者,同时也影响着心灵。心灵在决定行动方向时,受肉体力量的限制。比如,因为肉体无法超越人体的极限,所以当心灵以登上月球为行动方向时,就无法实现。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更善于行动,且在行动方式上拥有更多的选择。人类的手指十分灵活,可以完成很复杂的工作,所以人类能够利用自身的活动改善其生活环境。由此可以预见,人对未来的预见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而人类也会竭尽所能地实现其确定的目标,以维持自身在环境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还能够发现,每个人在为局部目标努力的同时,还会存在另一种行为。相比之下,这种行为要更加单纯,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和稳固的地位。事实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这里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在自身所处的情境中,克服了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人类必须对自身所有的行为进行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我们的心灵和肉体能够协调统一,同样是这种目的发挥作用的结果。自胚胎阶段起,我们的肉体就已经开始向着这一目的发展了。比如,当皮肤受损时,整个身体都会努力帮其复原。不过,肉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的不单是自身的力量,还有心灵的帮助。关于这一点,运动、卫生学具备的价值就是有力证明。 人的一生,肉体与心灵一直在通力合作。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部分,不可分割。心灵就像发动机,不断激发着肉体的潜能,使其能够克服所有困难,达成目标。想要知道心灵具有何种目标,只需认真观察肉体。肉体的行为、表情等,均是这种目标的反应。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活动自己的眼睛、舌头、脸部肌肉,以形成某种表情时,心灵也同时为这种表情赋予了意义。了解了以上这些,就能够知道心理学究竟在研究什么。事实上,所谓的心理学就是利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情等来认识这个人,探寻其心灵的目标,并将其目标与其他人的目标进行比较。 心灵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足够具体,才能确保这个目标足够明确,并能被安全顺利地实施。为了实现目标,心灵必须做出精确的计算,确定安全的范围和正确的方向。当然,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但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动作就不会发生。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抬头,心灵就会反映出这个动作的目的。对我们来说,这个目的或许没什么益处,但心灵依然会坚持做出这种决定,只因它认为这是对的。这种偏差,就来自心灵在计算行动目标时出现的错误。 之前已经说过,安全感和稳固的地位,是人类一切行动的目标。只是有些人在为这个目标制定行动方向时,发生了错误。 这些人如果固执地沿着这种错误的方向前进,必将走向堕落。 观测某人的行为或表情时,如果无法透过表面看清其代表的含义,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行为或表情进行拆解,使其变成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盗窃行为,也就是擅自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行为。要想了解这种行为,首先要弄清它的目的,即满足自身欲望,获取财富和安全感。由此可见,盗窃行为源自人们对穷苦的畏惧。接着再来看一看,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处于怎样的境况中,以及他为何会有贫苦之感。最后还要了解一下,盗贼是否能找到恰当的方法,以及正确的方向,来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再让自己有贫苦之感。应该清楚,盗贼通过偷窃来获取财富和安全感,这种目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却错得离谱。 所谓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人类对其生活环境所做的改变,是心灵激发肉体行动的结果。心灵指导人类工作,同时也指导和帮助肉体发展。总之,无论在生活中的哪个方面,都可以发现心灵在起作用。但是,我们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想强调心灵的无所不能。事实上,面对困难时,保障肉体健康往往是第一目标。也就是说,心灵对肉体是有保护作用的,它确保肉体的安全,让肉体免遭病痛、死亡、意外、灾害的侵犯。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在心灵的作用下,我们拥有了感受快乐痛苦、进行想象,以及分清所处环境优劣的能力。这些能力激发了肉体的各种感觉,并支配着肉体的行动。个人感知能够控制肉体,却不受肉体的限制,事实上,它由个人的生活风格和人生目标所决定。
肉体弱小,心灵就要强大显然,控制个体的因素有很多,生活风格仅是其中的一个。在没有其他力量帮助的情况下,生活风格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引发任何肉体行为的。事实上,只有经过感情加持的生活风格才能引发个体的行动。在个体心理学方面,我们通过观察和总结得出了一个新观点,即当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后,为了满足实际的需求,他的感情必然会遵循其生活风格,并对个体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超出了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范围,同时也不属于化学,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化学理论或试验,对感情的产生进行预测或阐述。在个体心理学的范围内,我们虽然会先假设生理的客观存在,但研究的重点却是心理目标。比如,个体心理学对研究“焦虑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并不会太感兴趣,它更关注的是“焦虑的目标和后果”。 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确定焦虑产生的原因时,就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压制性欲产生的不良后果,或者难产引发的后遗症。这两种说法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十分荒谬。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对那些习惯于母亲的陪伴、帮扶和照顾的孩子来说,无论何时,焦虑都是其引起母亲注意,进而控制母亲的有效手段。与之相近的还有愤怒,没有人会喜欢愤怒的感觉,但对某些人来说,它却是控制某人或者帮其在这种环境下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个体而言,心灵和肉体的表现最早应来自于他的先天条件。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也是研究的唯一对象,即人们如何利用先天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