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
200
九品
仅1件
作者沈满洪、程华、陆根尧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满洪、程华、陆根尧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45622
-
定价
1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6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资源节约化和生态经济化四大目标性战略以及生态科技创新和生态制度创新两大手段性战略,最终提出了重点政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可供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研究参考书,作为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参考。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核心概念界定与本书研究定位
(一)生态文明
(二)区域经济
(三)协调发展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战略研究
(六)研究定位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素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
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产业生态化战略
(二)消费绿色化战略
(三)资源节约化战略
(四)生态经济化战略
(五)生态科技创新战略
(六)生态制度创新战略
第四节本书的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框架结构
(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要分析
(一)基准模型
(二)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机制
第二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设定
(一)相关研究述评
(二)生态文明一般指标体系设定
(三)本研究中所用指标集
第三节我国区域生态文明水平的主成分法测算
(一)文献回顾
(二)统计技术说明
(三)变量与数据
(四)估计结果
第四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描述性统计
(一)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定
(二)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描述统计
第五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实证
(一)文献梳理
(二)理论模型及一个命题
(三)实证分析
(四)结论
第六节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测算与分省排序
(一)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的设定
(二)区域压力指数测算结果与分省排序
参考文献
第三章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产业生态化的产生背景内涵与发展趋势
(一)产业生态化的产生背景
(二)产业生态化的内涵
(三)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内在机制
(一)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二)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企业生态化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战略
(二)企业生态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典型案例:巨化集团公司探索绿色发展新路
第四节产业链生态化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产业链生态化战略的基本框架
(二)产业链生态化战略的主要载体
(三)典型案例:宁波北仑区(开发区)产业链生态化案例
第五节产业转移生态化战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我国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及其原因分析
(二)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化转移的思路和重点
(三)产业转移生态化的路径和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第四章消费绿色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消费绿色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一)消费绿色化的现实背景
(二)消费绿色化的内涵界定
(三)消费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消费绿色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消费绿色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
(二)消费绿色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中国消费绿色化程度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绿色化程度的测度指标
(二)消费绿色化程度的调查分析
(三)影响消费绿色化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面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消费绿色化战略的正式机制
(一)消费绿色化战略的命令控制机制
(二)消费绿色化战略的经济激励机制
第五节面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消费绿色化战略的非正式机制
(一)消费绿色化战略的心理意识培育机制
(二)消费绿色化战略的伦理规范约束机制
(三)消费绿色化战略的消费观念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五章资源节约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资源节约化的内涵
(一)资源与节约的内涵
(二)资源节约化的内涵
第二节资源节约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一)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
(三)自然资源节约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三节区域内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战略
(一)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
(二)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内涵
(三)影响能源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因素
(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战略
第四节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
(一)我国能源资源格局
(二)我国资源富集区与资源贫乏区之间的能源流动
(三)资源富集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能源资源流动的经济发展效应
(四)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
第五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
(一)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模式
(二)生产过程的资源节约战略
(三)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战略
(四)消费过程的资源节约战略
(五)循环经济的机制政策
参考文献
第六章生态经济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生态经济化的内涵与趋势
(一)生态经济化的内涵
(二)生态经济化的趋势分析
第二节生态经济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理论基础
(二)以生态经济化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传递机理
(三)生态经济化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节区域内生态经济化创新:嘉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案例
(一)案例:中国嘉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的探索与推广
(二)假说:从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到生态经济化理论假说
(三)实证分析:生态经济化制度变迁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规范分析: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区域间生态经济化创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纠纷案例
(一)案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纠纷
(二)假说:生态经济化若干命题
(三)实证分析:生态经济化若干命题的求证
(四)规范分析:以生态经济化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规范分析
第五节全球性生态经济化制度创新:CDM框架下的生态投资分析
(一)案例与综述:基于CDM项目的生态投资及其偏好
(二)假说:内部收益率陷阱与生态投资偏好的理论假说
(三)实证分析: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四)基本结论
第六节生态经济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构想
(一)生态资源有偿化战略
(二)生态保护补偿战略
(三)生态环境投资战略
参考文献
第七章生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生态科技创新的理论分析
(一)生态科技创新的产生背景
(二)生态科技创新的内涵
(三)生态科技创新动力机制
(四)技术创新、生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当前区域生态科技创新绩效实证分析——基于投入与产出
(一)构建生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二)区域生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三)我国区域生态科技创新整体绩效评价
(四)小结
第三节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指标构建
(二)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基于省际的研究
(三)生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
(四)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
第四节生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物质流的研究
(一)模型构建与参数确定
(二)区域生态技术创新分析——基于东、中、西和东北部的研究
(三)生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四)生态科技创新、资本存量、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
第五节生态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政府:营造生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生态科技创新体系
(三)公众:以绿色消费引导生态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第八章生态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生态制度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一)生态制度创新的现实背景
(二)生态制度创新的内涵界定
(三)生态制度创新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生态危机引发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制度根源分析
(一)市场机制失灵
(二)政府机制失灵
(三)社会机制失灵
第三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制度结构
(一)生态制度创新的制度结构
(二)生态制度的创新与演化趋势
第四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生态法律制度的创新
(二)生态行政制度的创新
(三)生态经济制度的创新
(四)生态社会制度的创新
第五节生态制度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生态制度创新的协同战略
(二)生态制度创新的适应战略
(三)生态制度创新的接轨战略
(四)生态制度创新的融合战略
参考文献
第九章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轨迹
(一)政策演变的基本轨迹
(二)政策实践的效果分析
(三)政策设计的主要缺陷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框架
(一)“两类型三主体”政策矩阵
(二)“三机制三主体”政策矩阵
(三)“三机制六类型”政策矩阵
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
(一)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
第四节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实施
(一)专家调查的问卷统计
(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三)政策优先序的评价
(四)政策实施的策略安排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研究与写作期间的相关成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