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30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康德 著;何兆武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印数3千册

装帧平装

货号C1225

上书时间2024-11-12

一得书苑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康德 著;何兆武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33190
  • 定价 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Beobachtungen Uber das Gefuhl des Schonen und Erhabenen
【内容简介】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内容另外几个重要的论点。第一,美感不是快感,但也不是思辨原则所推导出来的结论。第二,人性之中也不尽都是美,这一点康德所深刻了解的。第三,《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的一些提法,有些是当时流行的见解,是作者受时代所制约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美学论文,较之《纯粹理论批判》等三大批判易读好懂,对于广大康德著作爱好者,甚或研究者,都是一本通向康德哲学深奥殿堂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目录】
第一节论崇高感与优美感的不同对象

第二节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第三节论崇高和优美在两性相对关系上的区别

第四节论民族性——就其有赖于对崇高与优美的不同感受立论

译名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