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
¥
88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李今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C1762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今 著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3626952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海派研究是在解志熙的中国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和我的海派小说研究之间,找到了她的切入点。她有严家炎先生做指导,很容易找准方向。于是,她提出了今后的海派研究再也忽视不得的(不等于不能跨越)新的东西:第一,系统地发现了新感觉派诸作家30年代参与“软性电影和硬性电影之争”的大量材料。由于电影在30年代作为新兴艺术的特殊位置,而刘呐鸥、穆时英对此的参与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深得多,这批资料挖掘出来显得十分重要。从软硬电影之争,引出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现代性(在19世纪中叶分裂)及其同时表现在中国海派身上的结论,是大有深味的。第二,也因此,有了比较完整地梳理海派(主要是新感觉派)文学理论观念的可能。一个文学流派的文学思想自然可以经过对它们作品的过滤,折射出来。作家的宣言自然也不能等同于他的艺术实践。但是,如果既有代表作品,又有艺术主张可以两相参照,岂不是会更容易地走近他们吗?过去由于资料匮乏,孔另境所编《现代作家书简》一书所收的施蛰存、戴望舒、穆时英、叶灵凤、刘呐鸥互相来往的几封信件,曾经让我们如得了宝贝似的,反复引用。如今李今依靠这一批新发现的材料来言说海派思想,可做到游刃有余。第三,探寻了海派的文化渊源,明确指认海派与西方19世纪中叶以后的颓废-唯美派千丝万缕的关联。海派的“文化渊源”与“精神特征’’是《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精)》的两大立论支柱,而李今对前者的阐释显然更突出些。由颓废-唯美派连类提出的唯美派颓废观和马克思主义颓废观在新感觉派身上的并置问题,进而对颓废女性形象和意象的深入发挥,是《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精)》中的精彩段落。第四,对施蛰存、穆时英、张爱玲、予且四人的细读。这能见功夫。如把《白金的女体塑像》和新发现的该篇小说初刊本《谢医师的疯症》的详加对照,如施蛰存的几篇历史小说的文本分析,如仔细辨析张爱玲多部小说中消解价值神话的写作策略等,都颇富于启发性。
- 【目录】
-
总序
序
小引
第一章都市和都市的意象
第一节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现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工商业发的“黄金时期”——建筑业的“黄金时期”与上海现代都市形象的成形
第二节建筑的空间和空间的想象
现代主义高层建筑与俯视和仰视都市的视角——物的生命化与人的物化的修辞和内涵——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机械美学与人的行为方式——从视觉的奇观到生存的空间
第二章唯美-颓废和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探求
第一节唯美-颓废和初期现代主义的精神特征
现代主义的不同类型——唯美-颓废主义:“进入现代主义的旅行”的“入口”——海派作家对唯美-颓废派的翻译和介绍——对日本新感觉派和唯美派的翻译
第二节唯美-娱乐的性意识和唯美-颓废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
唯美-颓废主义运动的另一面:生活的艺术化——海派作家对唯美-颓废派艺术家生活方式的模仿——张竞生在美的人生观上提倡唯美主义——享乐的性意识思潮——艺术生活的大众化
第三节两种颓废的主题
唯美-颓废派对于生命本身的审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颓废观:颓废社会的颓废文化——两种颓废观在新感觉派作品中的并置
第四节颓废女人的形象和意象
19世纪末的女性幻象——女性与蛇和猫的意象——女性与花和月亮的传统意象的变质——女性与吸血鬼木乃伊的意象——颓废美:末世声色的延续
第五节颓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男人没落的主题——张爱玲的“一刹那”概念
第三章电影和新的小说范式
第四章适应都市市民品味与神经的文学观念
第五章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
第六章海派文人与现代市人
结语海派的现代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