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
  •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
  •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

180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琦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626

上书时间2024-06-25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琦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99970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333页
  • 字数 533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以王琦教授多年来中医体质学术研究成果及其率领学术团队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的系统总结为主,兼及其他时期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结;以课题研究成果为主,兼及他人应用成果。全书涉及九种体质的理论背景及方法学研究、九种体质的分类及基础研究、九种体质的应用研究三篇内容,共17章,分别从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医体质学比较研究,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方法学研究,体质辨识方法与技术研究,体质形成与相关因素研究,九种体质的表现特征、形成与影响因素、分子机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体质研究成果在个体化诊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了“973计划”项目研究的新发现、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为实施WHO提倡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基础,对健康医学的整体发展和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为研究性专著,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师、中西医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琦,男,1943年出生,江苏高邮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奠基者之一。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   数十年来,王琦教授为中医男科学的构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主编出版了《中医男科学》、《中华中医男科从书》、《王琦男科学》、《男科中西医汇通》等专著。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男科人才和硕士、博士、博士后多人。在阳痿、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点,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见解,并研制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和男性不育症的中药新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奖励,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目录】
刘序

王序

张序

编写说明

绪论

上篇 九种体质的理论背景及方法学研究

第一章 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理论体系的架构

第二节 假说的提出与关键科学问题

第三节 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

第四节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节 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中医体质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与前人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与中外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构建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方法学研究

第一节 文献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类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基础实验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定性研究的方法

第四章 体质辨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第一节 体质辨识的概念与原则

第二节 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

第三节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依据

第四节 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

第五节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建立

第六节 体质辨识技术研究

第五章 体质形成与相关因素研究

第一节 先天因素研究

第二节 后天因素研究

中篇 九种体质的分类及基础研究

第六章 平和体质(A型)

第一节 平和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

第二节 平和体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平和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七章 气虚体质(B型)

第一节 气虚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

第二节 气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气虚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气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八章 阳虚体质(C型)

第一节 阳虚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

第二节 阳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阳虚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阳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九章 阴虚体质(D型)

第一节 阴虚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

第二节 阴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阴虚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阴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十章 痰湿体质(E型)

第一节 痰湿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第二节 痰湿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痰湿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痰湿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十一章 湿热体质(F型)

第一节 湿热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第二节 湿热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湿热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湿热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十二章 气郁体质(G型)

第一节 气郁体质的概念和特征表现

第二节 气郁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气郁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气郁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十三章 血瘀体质(H型)

第一节 血瘀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

第二节 血瘀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血瘀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血瘀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第十四章 特禀体质(Ⅰ型)

第一节 特禀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第二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三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

下篇 九种体质的应用研究

第十五章 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节 辨体论治应用概论

第二节 不同病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第十六章 体质公共卫生服务研究

第一节 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

第二节 体质辨识与公共卫生

第十七章 国内外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国内影响与评价

第二节 国际影响与评价

附录

附录Ⅰ “973”课题组发表文章及论文

附录Ⅱ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附录Ⅲ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附录Ⅳ 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大事年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