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册)
  •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册)
  •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册)
  •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册)

388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培林、渠敬东、杨雅彬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1143

上书时间2024-06-19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培林、渠敬东、杨雅彬 编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09108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39页
  • 字数 54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套装上下册)》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王朝崩溃、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学潮汹涌、民怨鼎沸,但在文化学术领域,却又是思潮激荡、呐喊起伏、学术大家辈出。中国社会学在此一时期,也呈现了难得的快速发展局面,一些研究成果达到了那个时期所能达到的巅峰,并且迄今难以超越。这段中国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史,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在新的现实基础上发展中国化社会学所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和谐社会十讲》、《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村落的终结》、《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和制度变迁》、《社会冲突与簖级意识》。
渠敬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执行主编。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哲学系,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200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社会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主编《涂尔干文集》(共六卷),并译有《社会分工论》、《启蒙辩证法》、《图腾制度》等著作。主要论文有:《失范理论大纲》、《启蒙及其限制》、《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从意识哲学到沟通理论》、《教育的自然基础》等。
杨雅彬,研究员,1939年12月26日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4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社会学所工作,从事中国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学史》、《近代中国社会学》,合著主编十余部著作,发表《中国代际差异兼论代际和谐》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上册
导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学术史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社会学
一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形成
二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
三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研究

第二部分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一社会调查运动
二乡村建设运动与“村治派”
三乡村建设运动与“定县主义派”
四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批评和“都市救济派”

第三部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一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形成
二文化人类学调查
三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

第四部分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一社会学的“文化综合学派”
二社会学的“人口学派”
三学院派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四学院派的优生学研究

第五部分社会史研究
一社会史论战及古代社会史研究
二社会学视角的社会史研究
三经济和政治史研究
简短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编唯物史观社会学
李大钊与唯物史观社会学
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士的价值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瞿秋白与唯物史观社会学
社会学之对象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李达与《社会学大纲》
关于阶级的错误观点之辩证
王亚南与官僚政治研究
官僚政治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陈翰笙与经济社会调查
中国的农村研究
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
薛暮桥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中国农村中的租佃关系
知识分子的乡村改良运动
冯和法与农村经济社会研究
中国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

第二编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陶孟和与中国社会调查
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贫穷的原因
晏阳初与平民教育
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
李景汉和定县调查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序
吴景超与都市救济农村理论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导言
李树青和他的《蜕变中的中国社会》
蜕变中的中国社会
陈序经和他的《中国文化的出路》
全盘西化的理由

第三编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吴文藻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派克社会学论文集》导言
费孝通的社会学道路
中国的土地问题
从《江村经济》到《禄村农田》
社区分析的方法
差序格局
林耀华和他的《金翼》
把种子埋入土里
杨懋春与乡村研究
村庄的明天
农村中的初级和次级社会关系
杨庆垄与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中国社会中的分散性和制度性宗教
许烺光与心理人类学研究
《祖荫下》序论
中国的血缘,个性,及社会变迁
张之毅与乡村工业研究
易村手工业调查的经过和方法
土纸作坊的组织
田汝康与边民研究
《芒市边民的摆》导言
宗教和巫术
内地女工
……

下册
第四编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第五编社会史研究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