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
  •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
  •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
  •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

写划较多

110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炯 著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1066

上书时间2024-05-24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炯 著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083665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9页
  • 字数 1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山博文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阿尔贝蒂等人的贡献,构图理论开始从中世纪的口诀、秘仪中脱颖而出,绘画确立了系统性原则和批评标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重新梳理了古代艺术文献,对比例、和谐等古典理论作了详尽的阐释。此外,阿尔贝蒂等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还发展出了新的制图、构图方法,将复杂的形式因素和精巧的错觉主义手法融为一体,直接影响了此后四百余年欧洲视觉艺术史的进程。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个案研究》讨论的重点即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构图理论和相应的制图技术。作者以较大篇幅对构图的概念进行了清理,详论构图从技术问题上升到一般性理论问题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其背后的观念史和学术史驱动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透视法是西方构图术的历史转折点。在不同时代,各种“现代”构图方案虽然不断涌现,但它们均未对透视法进行根本性挑战,而是对它进行丰富和补充,进而构建了一幢无比精巧的“错觉主义”大厦。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绘画秩序与创意的发现却主要归功于现代艺术史学的发展。对“秩序与创意”的揭示,更近于一种知识“再创造”过程,由于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得以对艺术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才能看到更多的隐而未发的秘密。作者即借用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的基本见解,对秩序感和创造欲在绘画构图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中西构图理论、构图方法比较是很多学者、艺术家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从思维方式上讲,二者的区别可能体现在一般原则和分类框架等问题上的本质差异。“六法”可被视为传统画论中的一般原则,“经营位置”可被视为传统绘画构图的基本要求,但这些原则、要求似乎并未以抽象形态系统地存在。论文第四章即以“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的比较为例,对东西方构图原则和方法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石炯,1971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中自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新美术》编辑。
近年出版的著作有《欧洲视觉艺术史》、《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译著,合作)。发表的论文有:《绘画秩序和古典特征》、《构图与透视学》、《构图观念小史》、《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的对译:词语背后的观看方式》、《入画的原则和新疆风景画的三个特征》;译文有《艺术创作的环境》、《马瑟韦尔的抽象艺术与中国艺术观念》、《穆尔:作品鉴定的殉道者》。
【目录】
总序打造学院精英

导论
第一章构图要素与图画解析
第一节作为知识形式的图画视觉知识论
第二节构图的词义流变
第三节比例与美——构图方法的发明和发展

第二章绘画构图与透视学
第一节科学透视法对构图观念的影响
第二节透视法在构图中的运用
第三节中心透视法和中心式构图

第三章绘画秩序与创意
第一节内在秩序
第二节母题
第三节艺术家的创意

第四章构图观念与中西视觉表达模式
第一节经营位置和composition的对译
第二节东西方制图术上的差异
第三节装饰与再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