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
  •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
  •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

55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雷、张绍全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1213

上书时间2024-05-20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雷、张绍全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72667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9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英语
【内容简介】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总计12章,从英汉法律语言及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的概念、分类、沿革、特征等入手,就相关学科、研习方法、英汉法律语言的变异性、构词理据、法律英语及法律汉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词汇缺项、法律文化、法律语言辩证关系、法律语境、法律阐释和法律翻译的关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论述,将有关比较法学、法律语义学、法律阐释学、法律翻译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书中的大量实证范例,更有助于读者深入到貌似高深莫测的对比法律语言学及法律翻译的宏大殿堂,从初阶到进阶,最终成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适格法律英语翻译人才。
  与其说语言学是翻译的基础,不如说对比语言学才是翻译的基石。或者更准确地说,对比语言学原本就应当归属到翻译科学的范畴。事实上,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译学的奥秘,是一种更原生态的研究范式。要想提高法律英语翻译水平,使翻译技能产生一种飞跃,译者必须研习一定的对比语言学理论。当然,此种理论不能过于抽象,纯粹的形而上容易丧失文本指导意义,导致理论脱离实际。事实上,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理论也不应过于抽象,否则它便不应隶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而应在基础理论研究范畴内。就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研究而言,人们可以超越传统语言学边界的禁锢,从比较法学、社会学、法律阐释学、译学等多维空间对法律英语和法律汉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研究它们在语言本体、社会文化、习俗惯例、法律制度等不同领域中各自彰显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寻找两种语言间相互转换及交流的规律和方法,增强对译文质量的认识和判断,最终达到将一种法律语言成功地译为另一种法律语言而非另一种语言的境界。此是一种本质的提高,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升华。《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翻译进阶》一书的撰写目的,正是帮助处于彷徨、困惑的读者获得如此顿悟。
【作者简介】
  宋雷,男,1948年生,河北隆尧人,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重庆市翻译学会副会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翻译》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四十余篇,出版《英汉法律术语大辞典》、《常用汉英法律词典》、《法律英语翻译指南》、《法律同义、近义术语辨析和翻译》等大型工具书和专著等近三十部,作品多次被海外选购再版。
  张绍全,男,1967年生,四川省资阳市人,博士,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翻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在《外国语》、《外语学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中国大学教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编著及教材十余部。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有关法律语言学的几个概念
1.1.1法律语言
1.1.2法律语言学
1.2法律和语言的关系
1.3法律语言学的沿革
1.3.1发展简史
1.3.2国内外法律语言学研究之差异
1.3.3法律语言学诞生和存在的理据
1.4法律文本的分类
1.4.1以文字为特征的划分
1.4.2从文体学的角度
1.5法律语言语体特征
1.5.1精英性
1.5.2异质性
1.5.3强制性
1.5.4隐名性和权威性
1.5.5格式正式、严谨
1.5.6法人法语
1.5.7精确性(accuracy)

第2章英汉对比法律学相关学科
2.1法律语义学
2.1.1同义关系
2.1.2同形异义关系
2.1.3反义关系
2.1.4多义关系
2.1.5上下义关系
2.2法律语用学
2.3法律词源学
2.4法律阐释学
2.5比较法学
2.6法律翻译学

第3章英汉法律对比语言学方法论
3.1理论构建
3.1.1宏观理论
3.1.2微观理论
3.2一般方法论
3.2.1定义
3.2.2区别
3.2.3划分
3.3对比研究
3.4批判性怀疑精神
3.5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4章法律语言的变异性
4.1法律语言与民族大众语言之差异
4.1.1语音变异
4.1.2语体功能变异
4.1.3语法变异
4.1.4词汇变异
4.1.5书写变异
4.1.6保留传统导致的差异
4.2语域内变异现象
4.2.1地域性语言差异
4.2.2法律体制对法律语言变异的影响
4.2.3学理法律语言与司法实践语言之差异
4.2.4时空变异
4.3外来语翻译之变异
4.3.1地域差异
4.3.2时空导致的翻译差异
4.3.3法律部门导致的翻译差异
4.4法律英语的“简化”趋势
4.4.1结构简化
4.4.2减少使用复合词组
4.4.3词汇重叠
4.4.4避免多重否定
4.4.5适当添加标点符号

第5章英汉法律语言构词学说
5.1法律词语的词汇学理据
5.1.1法律英语
5.1.2法律汉语
5.2法律词语构成与发展的动因
5.2.1法学学理研究
5.2.2科学发展
5.2.3社会问题
5.2.4法律科学细化
5.2.5学科嫁接
5.2.6立法因素
5.2.7执法实践
5.3法律构词方法
5.3.1借用
5.3.2派生
5.3.3转换
5.3.4复合
5.3.5缩略法
5.3.6混合法

第6章法律词语的特征和属性
6.1法律词语的内容结构及其演变
6.1.1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构成
6.1.2法律汉语专业术语的构成
6.2长词、大词、生僻词、古词的应用
6.3法律词汇信息密集性
6.3.1定义复杂
6.3.2英汉法律词汇概念定义的非对称性
6.3.3词语的多义性
6.3.4同义、近义词语
6.4词汇禁忌
6.5词语的名词化倾向
6.6新词语的创制
6.7边缘介词的使用

第7章句法特征
7.1长句
7.2语体呈现结构格式
7.2.1法律汉语
7.2.2英文立法
7.3话语信息密集
7.4缺少标点符号
7.5重复
7.6第三人称
7.7被动语态
7.8语篇抽象性
7.9否定形式
7.10语法复杂
……
第8章法律词语缺项
第9章法律语言文化现象
第10章法律语言辩证的抵触
第11章法律语境论
第12章法律阐释和法律翻译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