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有污渍黄斑

58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兆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822

上书时间2024-05-14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兆荣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76200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8页
  • 字数 34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学仪式理论、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释、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酒神系谱、酒神的美学发生学原理及酒神的文学原型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试图说明:像“日神/酒神”这样的纯粹具有西学伦理和哲学美学发生学意义的叙事范式其实充满着“东方叙事”的因子;它是一个“东学西渐”的历史变迁过程。它可以说明:在“西方文学”的“我者叙事”当中,事实上存在着许多东方文化的“他者叙事”。如果说比较文化(文学)的学术反思在今天有什么特质的话,其中之一便是所谓“西方”的文学叙事范式(假定为“同质性文学”)本身同样值得我们进行“比较”,包括“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因为连“西方文学”这样的概念都是“想像”和“制造”出来的。由于一个标志着帝国隐喻权力范式的作用,许多历史因素或经过选择,或经过排斥,或经过变形,或经过转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共谋”(Complicity)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例证。
【作者简介】
  彭兆荣,1956年生。现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学习和研究,巴黎大学(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

 第一节 仪式的表述:界定与概说

 第二节 学术“原点、“仪式假定与基本表述

 第三节 仪式的进程:阈限与通过

 第四节 仪式的象征:功能与结构

第二章 文学人类学的解释谱系

 第一节 不设防的文学人类学边界

 第二节 文学人类学与“神话一仪式范式

 第三节 “金枝情结与两个F:事实/虚构

 第四节 作为“物质的仪式叙事

第三章 人文自然的历史谱系

 第一节 自然的人文话语

 第二节 物种的人类话语

  A 动物的人类话语

  B 植物的人类话语

 第三节 中心的边缘话语

  A 神话一仪式叙事的“中心/边缘”轨迹

  B “东方/西方的话语变迁轨迹 

  C “文明/野蛮的话语变迁轨迹

第四章 酒神祭仪的神话谱系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的解说

 第二节 酒神的谱系

 第三节 戏剧的缘生形貌

  A 酒神的颂歌

  B “仪式戏剧假说? 

  C 仪式戏剧“原生要素”

第五章 符号话语的美学谱系

 第一节 酒神的美学原则

  A 悲剧的喜剧特征

  B 酒神祭仪中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变形原则

 第三节 符号与隐喻

 第四节 酒神的精神

第六章 文学叙事的原型谱系

 第一节 文学叙事内部的“功能一结构”

 第二节 仪式一原型之生死母题

  A 生死一再生的循环形态

  B 垂死的中间形态

  C “替罪羊的置换形态

  D 仪式之“生/死”

 第三节 性灵之间

  A 自然之性的悲剧母题

  B 社会之性的悲剧母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