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160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子堂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311

上书时间2023-10-29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子堂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040162158
  • 定价 3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国家级研究生教材,适用于各专业博士生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和法学专业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课程教学选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最主要的一些代表性著作,详细而系统地清理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简明地勾画出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创立和发展脉络。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忠实原著,注重背景;全面系统,纵横比较;大胆怀疑,合理修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有助于比较准确地理清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原理及其理论体系,引导研究生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实现马克恩主义法学现代化。
【作者简介】
付子堂,男,1965年10月生,河南南阳新野县人。1981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先后获该院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9—2002年为武汉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林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法学课题组成员,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其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法理学、法律社会学以及科技法等。出版法学专著、教材、辞书等10余部,其中有多项属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代表性学术著作有《法律功能论》、《法之理在法外》、《现代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科技法学》等。曾参与国家重点图书《中华法学大辞典》之《法理学卷》撰稿工作,是《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现正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律与社会研究”。发表于《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和《法学评论》等国家级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50余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
【目录】
引言
1.1研究现状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方法

2马克思早期的非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1马克思早期的生活与思想历程
2.2追究思想倾向的法律,是对非法行为的公开认可
2.3“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2.4法律应该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符合人类理性
2.5国家放弃自己的义务将是一种罪行
2.6法律程序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
2.7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基础是否定理性法的存在
2.8法院判决的离婚只能是婚姻内部崩溃的记录
2.9对马克思早期法律观的总体认识

3走向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3.1走向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轨迹
3.2法的关系根源于市民社会
3.3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
3.4人权是公民权和自然权利的统一
3.5在财产统治一切的社会里,法律压榨穷人,富人支配法律
3.6犯罪是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
3.7对恩格斯早期的法律思想的基本认识

4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形成和宣告
4.1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创立过程
4.2法的客观基础观
4.3法的阶级意志观
4.4法的历史发展观
4.5人的自由发展观
4.6部门法律观

5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初步运用和深化
5.1《新莱茵报》时期的主要活动和法律思想
5.2在关于欧洲时局评论中的法律思想
5.3《纽约每日论坛报》时期的法律思想
5.4第一国际前期马克思的法律思想
5.5《资本论》的法律学说概述

6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巴黎公社法制实验的总结
6.1公社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6.2人的法权起源于经济生活条件
6.3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文化发展
6.4平等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

7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补充
7.1文明时代使权利和义务之间产生了明显对立
7.2私法的本质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现存的正常的经济关系
7.3法律观念归根结底是从经济生活条件中引导出来的
7.4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

81895-1917年列宁对法律问题的理解
8.1独到的法律解释
8.2对司法制度的评论
8.3法律与民主共和国纲领
8.4法律应贯彻民族平等原则
8.5宪法应当确认并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
8.6《国家与革命》的法律学说

920世纪初俄国社会转型时期列宁法律思想的演进
9.1关于专政和法律的关系
9.2关于民主和法律的关系
9.3关于政党和法律的关系
9.4关于经济和法律的关系

10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10.1斯大林时期苏联法制建设的成就
l0.2斯大林时期苏联法制工作中的失误

11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探索
11.1重视人权保障,加强人权法制建设
11.2对于党员应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11.3新中国的政体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1.4党组织和党员应成为服从法令的模范
11.5废除伪宪法与伪法统,实质是要求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
11.6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中法律问题的初步阐明

12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法律思想
12.1开创性地提出建立死缓制度
12.2“搞宪法是搞科学”
12.3不能废除死刑
12.4对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12.5处理国际法律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6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12.7关于旧司法工作人员的改造问题
12.8要重视司法工作
12.9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
12.10“应当注重培养人民群众的守法思想”
12.11“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12.12必须把握法律条文的精神实质
12.13正确区分两类矛盾,做好审判工作

13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中的法律思想
13.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13.2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3.4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3.5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13.6“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
13.7“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13.8属于法律范围的问题,由党直接管不合适
13.9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
13.10邓小平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伟大创新

14结语
14.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独特的法律思想体系
14.2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新发展
14.3在新世纪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代化
研究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