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道与治道
  • 政道与治道
  • 政道与治道
  • 政道与治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道与治道

99 九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宗三、吴兴文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321

上书时间2023-09-21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宗三、吴兴文 著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6325514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牟宗三文集
【内容简介】

  《政道与治道》集文十篇,编为十章,此书的中心问题有二:“一为政道与治道之问题,而主要论点则在政道如何转出;二为事功之问题,用古语言之,即为如何开出外王之问题。”在作者看来,“此两问题成为中国文化生命中之症结,相连而生,故亦相随而解”。《政道与治道》与《历史哲学》一经一纬、不可分割,反复读之,必有所获。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5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

【目录】
政道与治道新版序

第一章政道与治道
一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
二论世袭制之为政道
三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
四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
五“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

第二章论中国的治道
一引言
二儒家的德化的治道
三道家的道化的治道
四法家的物化的治道

第三章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
一空无所有
二理性之运用表现
三理性之架构表现
四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

第四章论政治神话之根源
一引言
二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
三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
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
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

第五章论政治神话之形态
一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
二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

第六章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
一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
二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

第七章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
一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
二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
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
三理性之内容的表现
四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

第八章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
甲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缺处
一内容表现之妙处
二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
三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四“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函义:治者担负过重
五结语与附识
乙理性之外延的表现
一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
二“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
三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
四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
五外延表现之成就
六外延表现之缺处
七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

第九章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
上篇顾、黄、王诸儒之理想
一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
二《待访录》中之《原君》
三《待访录》中之《原法》
四《日知录》中之论“法制”
五《待访录》中之论“学校”
六《黄书》中之《原极》
七《黄书》中之《古仪》
八《日知录》中之论“藩镇”
九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

下篇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
序言
一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
二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十章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
序言

上篇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
一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原料摘录
二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

下篇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
引言综述同甫之大意
一生命之创造性
二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
三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
四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
五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
六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
七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
八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
九“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此不足以言点化
十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
十一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
十二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
十三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
十四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
十五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生命与理性之统一
十六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决不可轻忽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