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与文明
  • 自由与文明
  • 自由与文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由与文明

7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邯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帆 译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2245

上书时间2022-12-29

一得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帆 译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0009716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 字数 1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自由与文明》是马林诺夫斯基的遗著,写于1944年,后由其遗孀于1947年整理出版。事隔半个多世纪,马氏的这部经典著作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二战”战火纷飞,马林诺夫斯基以其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深厚的人生积淀,试图在这场世界危机中挽救文明的沦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理论阐述,层层深入地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自由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后一部分是政治诉求,呼吁建立民主制度和世界联盟,以对抗极权主义。《自由与文明》虽非马氏的巅峰之作,却可称为其“盖棺之作”,言辞激昂,思想深邃,融汇了马林诺夫斯基一生漂泊的洞察。
  ★功能学派始祖马林诺夫斯基的“盖棺之作”,融汇了其一生漂泊的洞察。《自由与文明》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自由与文明》可称为其“盖棺之作”,其中隐现着《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的文化理论》中的理论思索,极好地体现了他深厚的人生积淀和人文思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纷飞的战火下,马林诺夫斯基用尽其人生积淀,试图挽救文明的沦陷。
  ★厘清语义含混的“自由”的定义,清晰明了。“自由”一词,被应用于各种场合,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马林诺夫斯基在开始这个宏大的论题之前,对前人的“自由”概念进行梳理,破中有立,给予“自由”一个马氏的定义,独特而富有创见。马林诺夫斯基回答:自由在文化中,自由不是上帝的施舍,而是文化的赠与。
  ★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层层深入,见解深刻。文明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今天的人类成为全球霸主也沦为自己创造的机械和愚蠢的奴隶。”现代文明发展,如何避免自由的毁灭?马氏的论述发人深省。
  ★言辞激情四溢,全面剖析极权主义之弊病。面对纳粹对青年人的蛊惑和欺骗,马林诺夫斯基深感忧虑。现代战争毁弃文明,纳粹战争首先是一场文化战争,其次才是一场暴力战争。从自由与文化的角度,马氏对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探寻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寻求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民主制度。马氏认为,民主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由,是对抗极权主义的法宝。文化与政治的合谋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奴役,而文化与政治的联姻则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向强大。文化既能产生暴力也能驯服暴力,民主制度正是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
【作者简介】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1910年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27年成为该院社会人类学首席教授,1939年出任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主义文化论,二是田野民族志方法。前者曾一度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后者则一直主导着当代人类学的走向。1922年他出版了成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oftheWesternPacific),此后陆续发表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民族志作品,晚年则注意文化变迁和文化理论的研究。
  译者简介:
  张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硕士,在《西北民族研究》、《中国人类学评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若干述评、书评和访谈。参与翻译马歇尔·萨林斯的《石器时代经济学》(StaneAgeEconomics)。
【目录】
总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政治序幕
旧秩序的考察——生产性历史阶段中的和平——不可或缺的价值与原则——珍珠港事件的教训,“有备之战,战无不胜”——未来的隔离意味着民主的死亡——国际法则与基本秩序的建立——世界性组织——全面备战意味着极权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建立新联盟(NewLeague)的条件——战争暴力导致国内暴动——废除战争——对于民主的威胁——反面意见必须表达——战争、极权主义与自由水火不容。
第二部分 科学剖析下的自由
第一章 我们为何而战?
科学地澄清自由、民主、文化是必要的——价值判断,最终决断——自由取决于对集体暴力的消除——要付出的代价——自由,当今的关键因素——文化过程的特性——有组织的工具性行动的特征——行动的三个阶段——自由的定义——自由的决定性条件——自由意味着权力(power)——对于合法使用力或者滥用权力的依赖——文化随着自由的比重不同而出现差异——分支机构中的自由。
第二章文化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
文化满足基本需求——文化推动人类从动物状态进化成人——文化是催生自由的首要因素——文化拓展控制范围——充分的文化自由满足了人类的生物性需求并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文化意味着服从于知识、技术以及合作规范——这些规范在所有的行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肌体再次适应人为创造的新环境——文化以制度为形式发挥功能——自由与束缚的区别——自由的主要情境——自由,文化过程的特征——平衡(balance)与关系(relation)的概念。
第三部分 自由的含义
第三章 语义混沌中的自由
作为启发与理想典范的自由——意义的混乱——无拘无束的自由——有律法约束的自由——自由中的权力因素——精神自由——源于身体的自由——自由意味着放弃生命——精神性逃避需要纪律——为自由而殉道使生命产生意义——巫术与圣迹中的自由——自由是文化意义上的并且是不可分割的。
第四章多重意义的分析
借助图式以考察意义——清除虚假的用法——图表——存在于文化过程中的自由——信仰自由——对自由的核.心的分析——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与克己自律者自由之间的矛盾——文化中的自由及其对立面。
第五章 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概念
对于各种自由概念的分析——主观自由(博厄斯)——自由的直观意义(麦基弗)——无法界定的自由(w.汉密尔顿)——个体自由(J.B.S.霍尔丹)——自由的消极特质(H.M.卡伦)——没有束缚的自由(D.福斯迪斯特)。
第六章 主观经验中的自由
心理上与情感上对自由的迎合——孩童的自由意味对规则的接受——对于祛除束缚的普遍渴望——成功的行动并不排斥干预行为——欲望受阻时干预行为被视为束缚——只有自由被威胁时才能意识到自由的存在——艺术与诗人的自由——情感经验中的自由——对于主观自由的分析——语言学机制的支持——对隐喻用法的情感抵制。
第七章 语义学上的自由
精确定义的必要性——对各种语言学用法的摒弃——白日梦、魔术与神秘主义中的自由——批判主义摘——主观谬误——行为中的情感状态表达——胡思乱想是目标形成的基础——心理过程表现为外显行为后才对其进行文化分析——语义学谬误——无限选择的缺陷——有关个体自由——文化的本质决定约束自由的真因素——民族和集体的束缚——自然灾害——人为灾难——为自由而战——自由存在于行动的三个整合阶段——自由意志——自由行动——自由分享劳动成果——文化中对自由的否定因素。
第四部分 作为文化馈赠的自由
第八章自由的首要条件
重申假设——动物的自由是对生物性需求的满足——文化自由的三阶段——基本的生存自由对于人与动物的必要性——人的主要生物性驱力——文化增加生物性自由——生存自由包含安全与繁荣的自由——一切自由建立在基本的生存自由之上——这种基本自由毁于极权战争——战争最大的罪恶在于毁灭基本价值观——文明进程中的固有危险——基本自由只有依靠国际组织才能得到保证——文化造就自由也提供毁灭自由的手段——自由的规则与压迫的规则。
第九章 促成早期自由的不同因素
原始文化机制——火对于自由形成的贡献——技术与合作原则在有效行为中的重要性——人工造物对自由的补充——家庭作为有组织的机构是生存自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中自由的益处依赖于规则体系——原始文化中的权威与自由——权威的定义——原始社会不存在系统化的权力滥用——此现象的成因——地方性组织中的自由——人们永远有组织地完成任务——在这些组织中权威的运用和滥用与自由相关——人造物品是约束的潜在来源——潜在的压迫伴随文化而出现。
第十章 价值与衍生需要
第十一章 自由,教育与目标的形成
第十二章 组织中的自由
第十三章 文化决定主义的本质
第十四章自由法则与奴役法则
第十五章 自由与纪律
第十六章宗教和巫术的功能
第十七章 人类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第五部分 自由的真正战场
第十八章民主与元民主
第十九章权力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十章 部落民族和部落国家
第二十一章国家,仲裁者和进攻者
第二十二章 历史中的战争
第二十三章 战争和奴隶制度,作为自由的主要对立面
第二十四章 极权主义,自由和文化的敌人
第六部分 结语:民主与自由降临的基础
参考书目
译后记自由,文化的馈赠
出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