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创新手册
  • 牛津创新手册
  • 牛津创新手册
  • 牛津创新手册
  • 牛津创新手册
  • 牛津创新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牛津创新手册

实物拍摄图,品相如图无划线写画

32 3.3折 98 九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詹·法格博格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浅b2-7

上书时间2024-06-26

浅行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詹·法格博格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89727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1页
  • 字数 6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浦江创新论坛创新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牛津创新手册》为读者提供理解创新的综合性视角,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创新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无法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创新研究中,必然是各学科观点并存的。然而,学者们的研究起点非常不同,难以展开讨论,阻碍了对创新现象的全面理解。《牛津创新手册》集几十年来创新研究之大成,各章的作者都是其所在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包括了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牛津创新手册》作者既有社会科学的背景,又有工程学的背景,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创新进行分析和定义,概括而全面地介绍了创新的研究成果,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牛津创新手册》共4部分,包含21章经过精选的内容,每章聚焦于创新的某个特定方面,之前还有一篇引言,对本章进行概述。读者可以独立阅读《牛津创新手册》中的任何一章,但最好先阅读各章的引言部分。对某一主题有更浓厚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每章参考文献列表中带有*号的文章,这些文章将为您提供更为有效的建议,以及延伸阅读的线索。
【作者简介】
  詹·法格博格挪威奧斯陆大学技术、创新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戴·莫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
  理查德·纳尔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的管理,科技政策、产业政策。
  郑刚,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研究与教学领域为:技术与创新管理、新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等。
  蔺雷,博士,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服务创新与服务管理、技术创新管理、项目投融资评价。
【目录】
前言
译者序
致谢:
本书作者简介
第1章创新:文献综述
1.1引言
1.2什么是创新
1.3创新的形成
1.4创新的系统属性
1.5创新的差异
1.6创新与经济绩效
1.7我们对创新了解了多少?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
第一部分创新的形成
导言
第2章创新型企业
2.1引言
2.2创新型企业的社会环境
2.3英国工业区
2.4美国经理制企业
2.5日本的挑战
2.6新经济模式
2.7了解创新型企业:理论建议
第3章创新网络
3.1引言
3.2为什么网络越来越重要
3.3网络的多样性
3.4关于网络在创新中的作用的经验研究
3.5知识转移
3.6治理和激励问题
3.7小结
第4章创新过程
4.1引言
4.2企业创新过程
4.3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
4.4知识向用品的转化
4.5制品、组织实践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4.6结论
第5章组织创新
5.1引言
5.2组织结构与创新
5.3组织的认知、学习和创新
5.4组织变革与创新
5.5结论
第6章创新测度
6.1引言
6.2测度的概念
6.3创新理论及其在指标发展中的运用
6.4目前的主要指标
6.5新的创新指标
6.6结论

第二部分创新的系统属性
导言
第7章创新系统:观点与挑战
7.1引言
7.2创新系统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7.3创新系统方法的优缺点
7.4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活动和边界
7.5研究的差距和机会
第8章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大学
8.1引言
8.2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8.3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跨国数据比较
8.4大学研究是如何影响产业创新的?一些针对美国的研究的总结
8.5从"科学推动"到"技术商业化"
8.6结论
第9章金融与创新
9.1引言
9.2金融在创新经济学中的作用
9.3创新和金融经济学
9.4金融和创新研究的新议程
9.5结论
第10章创新与知识产权
10.1引言
10.2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
10.3知识产权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10.4总结与结论
第11章创新地理学:区域创新系统
11.1引言
11.2知识的类型与地理分布
11.3区域创新系统和本地化学习
11.4区域和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
11.5其他组织形式和新兴的本地与全球知识间的关系
11.6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第12章创新全球化:跨国企业的作用
12.1引言
12.2创新活动的国际化趋势
12.3跨国企业的海外创新活动:理论和实证问题
12.4支持R&D集中和分散的力量
12.5通过国际战略技术合作而创新
12.6结论与政策议题
第三部分创新的差异
导言
第13章创新的演变
13.1引言
13.2第一次工业革命
13.3第二次工业革命
13.4“第三次工业革命”?1945年后的R&D和创新
13.5结论
第14章产业系统:创新的产业差异及其成因
14.1引言
14.2创新的产业差异:文献回顾
14.3产业创新系统
14.4知识、技术领域和产业边界
14.5参与者、关系和网络
14.6制度
14.7产业系统的发展动力与变革
14.8政策启示
14.9未来的挑战
第15章“低技术产业”的创新尼克冯图兹曼弗
15.1引言
15.2产业部门的"技术维度"
15.3关键驱动力
15.4中低技术产业中的企业和企业变革
15.5产业层面的变革
15.6一些低技术产业中的创新
15.7政府政策的角色
15.8结论
第16章服务业创新
16.1引言
16.2服务业——增长、特性与创新
16.3创新系统和创新的组织
16.4结论
第17章创新及其扩散
17.1引言
17.2概念框架
17.3扩散模拟
17.4创新扩散速率的决定因素
17.5文化和社会决定因素
17.6结论

第四部分创新与绩效
导言
第18章创新与经济增长
18.1引言
18.2经济增长与技术:传统经济学方法
18.3解释技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范式比较
18.4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展望
第19章创新和追赶
19.1引言
19.2现有的追赶研究
19.3对最新追赶的评述
19.4追赶和政策
第20章创新与竞争力
20.1引言
20.2国家层次的竞争力
20.3产业层次的竞争力:联结企业及其所处环境的纽带
20.4区域和企业层次的竞争力
20.5结论
第21章创新与就业
21.1引言
21.2创新的视角和范围
21.3创新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21.4创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21.5结论:主要事实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22章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
22.1引言
22.2科学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创新政策
22.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评估以及影响测量
22.4美国、日本与欧洲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
22.5结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