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少将、曾任北京市宪兵副司令、绥远骑兵第二师教官 燕书春 清末宣统年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名片/名刺一枚(单面印刷“清國陸軍士官候補生 燕書春 麟閣直隸”。燕书春,字麟阁,河北正定县燕氏名人,清光绪九年生,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

1500 八品

仅1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年代宣统 (1909-1911)

页数1页

尺寸9 × 5 cm

上书时间2024-05-23

史料影像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神马政一”在驻地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神马政一”在驻地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180.00
【邢台史料】1939年1月3日  “京汉战线”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在驻地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邢台史料】1939年1月3日 “京汉战线”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在驻地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180.00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吉田氏在驻地木门前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士兵吉田氏在驻地木门前留影照一枚(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200.00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士兵“仲井丰”头戴瓜皮帽身穿传统中式长衫化装打扮成中国人样子在当地写有宣传标语的建筑大门前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内丘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士兵“仲井丰”头戴瓜皮帽身穿传统中式长衫化装打扮成中国人样子在当地写有宣传标语的建筑大门前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 ¥240.00
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的步哨在驻地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的步哨在驻地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160.00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的小川君在驻地建筑前光膀子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大行李”部队的小川君在驻地建筑前光膀子留影照一枚(“大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粮食、衣服等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200.00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小行李”部队的士兵 原版老照片一枚(“小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弹药等小型军用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小行李”部队的士兵 原版老照片一枚(“小行李”是指旧日本陆军中运送战斗必要的弹药等小型军用物资的部队。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120.00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机构建筑屋顶上的河本氏与三村氏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远处的宁晋县古城墙和牌坊等地标建筑。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邢台旧影】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驻扎的日军步兵第10联队机构建筑屋顶上的河本氏与三村氏 原版老照片一枚(可见远处的宁晋县古城墙和牌坊等地标建筑。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步兵第10联队调往华北,负责京汉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联队本部驻河北省宁晋县。) ¥240.00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伪“宁晋县青年训练所”大门前景象 原版老照片一枚(门前有两名站岗的哨兵,门上挂有“寧晉縣青年訓練所”竖牌。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占领区各地设立了青年训练所,强迫要18至25岁的男青年进行轮流训练,并灌输要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要强化治安,修好道路等奴化教育,为以后要兵,执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使中国作为亡国奴。)
【邢台史料】抗战时期 河北省宁晋县伪“宁晋县青年训练所”大门前景象 原版老照片一枚(门前有两名站岗的哨兵,门上挂有“寧晉縣青年訓練所”竖牌。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占领区各地设立了青年训练所,强迫要18至25岁的男青年进行轮流训练,并灌输要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要强化治安,修好道路等奴化教育,为以后要兵,执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使中国作为亡国奴。) ¥45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燕书春(1883-1947),字麟阁,光绪九年(1883年)生,河北省正定县北孙村人。先就读于保定讲武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派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骑科。1911年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后任旧军阀时期的北京市宪兵副司令,1924年5月1日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25年由于军阀之间的战事失业,生病在北京闲居。后因无工作、无收入,1927年带全家回到北孙村养病,生活非常困难。病情恢复一些后,想找一份工作。1929年给他要好的同学何应钦写信要求工作,何应钦给他寄回一份“委任状”,随即到绥远骑兵第二师任教官,后在绥远烟酒公办局工作,1931年因病情加重,又回正定。1937年芦沟桥事变,10月份,日军攻占正定。日军扶植吴赞周当上了正定县的维持会长,后来任伪正定县知事,伪河北省省长兼伪河北省警备司令(吴赞周1909年至1910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第七期,步科,又名“吴观乐”,和侵占正定的日军指挥官是同学)。吴赞周知道燕书春也留学日本,所以几次亲自到北孙村去找燕书春,想让其出来为日本人做事,遭到燕书春的严辞拒绝。当时,燕书春的大儿子燕学仁(燕非平)已经加入了商震的军队参加了抗战。燕书春为了躲避纠缠,不做汉奸,将二儿子(燕学义)安排到北京中华书局当学徒,毅然和夫人刘氏(河北献县商林镇人)带领几个年龄小的儿女举家南逃,去往大后方,到内地流浪。南下逃难一去无回,燕书春去世于1947年,夫妻都死在了几千里之外,尸骨难寻。大女儿(燕学玲)死于逃难途中;三儿子(燕学礼)精神受了刺激,神智不清;四儿子(燕学智)和小女儿(燕学贞)流落在重庆、丰都一带,当童工维持生活,解放后才有了工作;小儿子(燕学信)下落不明,或说夭折,或说失落于青海。

热海籍日军骑兵第19联队士兵旧藏,清末时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清国陆军士官候补生)臧式毅、王金钰、燕书春、英启等人名片,及1906-1907年左右骑兵第19联队士兵等人名片和1899年左右日军合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