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幅银盐老照片:中秋北京“兔儿爷”、“月光马儿”一组2张合售,为老北京中秋节的“拜月”仪式,已泛银
¥
12600
八品
仅1件
拍摄者不详
年代五四运动与20年代 (1919-1929)
尺寸15 × 10 cm
类别黑白
上书时间2020-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如图,实物拍摄。
“兔儿爷”摄影作品,内容为民国初期北京地区一名出售兔儿爷塑像的摊位,丰富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民间兔儿爷的各种形象制品,摊主为一抽烟袋、系绑腿的老者,气质淡然有力,摄影构图工整,内容丰富全面,完整反映了老北京的兔儿爷文化。
“月光马儿”摄影作品,内容为民国初期权贵家庭中秋祭月仪式的祭台,可见月光菩萨像、供果、供台、“金银锭”等用品,其内容已几近失传,完整展现民间家庭祭月仪式的礼仪。
此组2张古董影像,为民国早中期银盐摄影原照,上边角已泛银,品相完好,具有高度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
- 商品描述
-
“兔儿爷”、“月光马儿”,老北京是怎样过中秋的?
相传,有一年北京城里闹瘟疫,一下子病倒了许多人,吃什么药也不见效。
老百姓们急得没办法,只好都在院子里摆上供桌,焚香拜月,请求月官里的嫦娥救命。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大,嫦娥身在月官,借着明亮的月光,把人间发生的灾难和老百姓对自己的乞求都看得一清二楚,嫦娥难过地哭了。于是,便派月宫里的玉兔下凡,为老百姓治病除灾。
玉兔受命后,便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她身穿一件白色纱裙,飘飘然地便来到了京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为病人们治病。当病人吃下她给的仙药,顿时会觉得身体清爽了许多,很多人当时就能下地活动了。
为了感激玉兔的治病救命之恩,从此,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京城的百姓们都要供奉“兔儿爷”、“兔奶奶”,以缅怀玉兔当年为百姓们治病祛灾的恩德。
兔儿爷文化大约产生于明末,旧时每到中秋节前,街巷上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特别是清代之后,兔儿爷已经由祭月用的神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除了威风凛凛的将军,还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商贩、剃头师傅,也有缝鞋的、卖馄饨的、卖茶汤的等造型,贴近生活,十分有趣。
老舍先生在名作《四世同堂》中也有对兔儿爷的描写:“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月光马儿
据《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载,老北京过中秋有着重要仪式——祭月,又称月光马儿。
祭月在封建时代是国家祭祀,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定。清代定制祭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低一等。
因为条件所限,民间祭月仪式都在名门大户人家进行。首先祭月要有庭院,像溥老回忆醇亲王府祭月是在其祖母所居寝院、贾府是在嘉荫堂前的月台上,贫民小户的房子住人仅可立锥,何谈祭月场地?另外,置办供品都需破费,仅西瓜一项就是普通人家半年口粮。
祭月不可或缺的是“月光纸”,也称“月光马儿”,是祭月光菩萨的像,即纸马,祭祀天地、日月神、财神、灶神等包括360行祖师爷所用纸质物品。
因秦代牲用马,唐以后改纸马。月光马儿基本为三种,分红、黄、白三色,木版水印,产地不同,精糙有别,彩色、黑白各分。
祭月供品必有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供桌上摆放香炉、蜡扦、花瓶之类,压下敬祭的黄纸等。鸡冠花寓意广寒宫桂树,毛豆枝是献给玉兔的供品,藕是三海所产九节白藕。
上述供品据翁偶虹先生《北京话旧》回忆:月光马儿售于南纸店和香烛铺,鸡冠花和毛豆枝则逢中秋添卖于油盐店,早花西瓜是在干果店贮藏的,售价颇昂贵。
《燕京岁时记》所载:“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