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多图、往下翻】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
保正版,品相如图,私藏品佳有轻微磕碰,内页干净无写划
¥
3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陈洪波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5
上书时间2024-09-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洪波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06798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2页
-
字数
320千字
- 【内容简介】
-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是关于中国现代考古学形成时期学术史的专门性著作,研究对象是1928—1949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该所的考古活动及其成就宣告了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主要内容包括对1928年前中国考古发展状况的评述,对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思想起源以及组织准备的探讨,并将历史语言研究所在祖国大陆21年的考古活动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鼎盛期和延续期四个阶段加以叙述,全面总结了科学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诞生历程,深入分析了这一学术流派的特征、影响与局限性,进而揭示出潜藏在历史深处的思想、学术与社会政治动因。
- 【作者简介】
-
作者陈洪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 【目录】
-
序
绪论
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学术流派及其演变
二20世纪上半期中国考古学史研究回顾
三关于考古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第一章1928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
—20世纪初期西方考古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二新材料的扩充和甲骨学研究的意义
三科学思想与田野方法的引入
四传统学者对考古学的认识及其实践
五李济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萌芽
六1928年前中国考古学的特点
第二章史语所考古在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
一傅斯年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现代学术机构史语所的创立
三史语所考古的思想入口
四小结
第三章史语所考古的探索期(1928—1929)
——殷墟发掘的第一阶段
一殷墟发掘的前奏
二殷墟第一次试掘及其特点
三李、董第二次发掘以及方法上的改进
四第三次发掘及其重大收获
五中央和河南在考古活动上的政治博弈
六小结
第四章史语所考古的发展期(1930—1934)
——从城子崖到殷墟第九次发掘
一城子崖发掘与龙山文化的研究
二殷墟第四次发掘和“殷墟漂没说”的解决
三第五次发掘和“后冈三叠层”的发现
四河南古迹研究会及其初期活动
五殷墟第六至九次发掘及发掘方法的进步
六类型学探索和考古学解释
七小结
第五章史语所考古的鼎盛期(1934—1937)
——殷墟第十至十五次发掘
一梁思永领导下的殷陵发掘及重大收获
二殷墟第十三至十五次发掘和遗址发掘方法的成熟
三山东古迹会的调查和两城镇发掘
四河南古迹会在历史期考古上的努力
五史语所考古活动向安徽的延伸
六田野考古技术和整理方法的逐步形成
七小结
第六章史语所考古的延续期(1937—1949)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期间的考古活动
一吴金鼎与西南考古的开拓
二夏鼐在西北地区的考古活动及成就
三石璋如的田野活动和史语所的民族考古学探索
四战争期间史语所的考古研究
五小结
第七章民国时期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基本特征与历史遗产
一史语所考古的基本特征
二科学考古学对学术与社会的影响
三批评与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