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

98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志敏 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732

上书时间2023-08-11

理工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志敏 著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0434069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28页
  • 字数 467千字
  • 丛书 现代作曲技法丛书
【内容简介】
音乐史上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大破大立、探索创新的世纪,也是一个离经叛道、五彩纷呈的世纪。其中,代表着二十世纪各时期专业音乐发展前沿的先锋队,也就是被泛称作“现代派”(theModemism)或“先锋派”(theAVantGarde)的作曲家们,以及他们所创作的现代音乐(theModemmusc)或新音乐(Newmll—sic)作品,还有他们所发明的和新音乐创作密切相关的新兴作曲技术,更是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遗痕,给人们提出了众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回眸既往,正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二十世纪的新音乐家们大都在“为创新而疯狂地奋斗”;其间,“新的流派和新的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大约每五年一次的周期)涌现出来”;种种听所未听的音响、见所未见的谱式、用所未用的方法、有所未有的现象和行为、闻所未闻的理论或口号等,在百年上下竞相沓来,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主义、纷繁复杂的体系、个性迥然的技术、离奇古怪的事件和创举等,在音乐生活中争奇斗艳,各领风骚。上述种种,一方面在无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拓展着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空间;另一方面,它们的超前式发展或跨越式挺进,又使新音乐与其受众间的距离在不断加大,使人们感到的问题愈来愈多,进而成为人们和它们相互贴近的客观障碍(乃至对立)。因此,对二十世纪的新音乐有所解释,且这种解释是技术的而不是描述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透视的而不是浅表的,是可供专业教学的而不是一般阅读的,就像我们在百年之前对待所引入的西方传统作曲技术那样,便成了继往开来的当务之急,也成了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主要动因之一。
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及其分析,是一件复杂而系统的事情。对于20世纪新音乐及其作品的认识,对相应分析方法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唾手而得;所涉及的问题和所要涉及的方面,也决不限于上述诸点。需要和任务都摆在人们的面前,困难和鸿沟也都不可避免。要跨越它们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并实事求是地参与新音乐作品分析的实践过程。
【作者简介】
彭志敏,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东方交响乐团团长。
彭志敏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季刊编委,《音乐研究》季刊编委。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民进武汉市副主委。
彭志敏教授长年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和研究,特别致力于20世纪新音乐、新音乐创作及其方法论研究。已出版《音乐分析基础教程》等著作6部(含合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所创作的探索性新音乐作品《山民印象》、《风景系列》、《八山旋读》等,已进入国际同行的研究视野。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勋伯格的《钢琴小品六首》Op.19——关于调性的“模糊、游移、隐退、淡化”和“自由无调性”
第二章勋伯格的《钢琴组曲》Op.25——关于“十二音现象”和“十二音体系”
第三章亨德米特的复调钢琴曲集《调性游戏》——关于“泛音音阶”与“音序调性”
第四章梅西安《二十次朝觐耶稣》第六乐章——关于主题结构的“象征性”与音高发展的“角色化”
第五章考威尔探索发明时期的钢琴独奏作品——关于“音丛和弦”与“拨弦钢琴”
第六章约翰·凯奇的预配钢琴作品——关于“音高结构”、“节奏结构”和“预配钢琴”
第七章乔治·克拉姆的《大宇宙》第一卷——关于“扩声钢琴”和“演奏作曲法”
第八章布列兹的《结构第一号》——关于“整体序列主义”及其预制与程序
第九章里盖蒂的《钢琴练习曲》第一卷第一首——关于“新里盖蒂主义”及其“复合律动”与“时间新观念”
第十章哈特克的钢琴套曲系列《向后现代致敬》——关于音乐“风格、语言和方法”的“综合、融合与整合”
第十一章依萨伊《a小调无伴奏独奏小提琴奏鸣曲》Op.27No.2——关于“世纪末情结”和“末日经主题”
第十二章克然涅克《无伴奏獗大提琴组曲》Op.84第一乐章——关于“单一序列形式变奏”和“动机音型法”
第十三章瓦雷兹的无伴奏长笛独奏《密度21.5》关于音高核心及其“空间发散”与组织逻辑
第十四章贝里奥的双簧管独奏SequenzaVII——关于“单一媒体写作”和“音域音列控制”
第十五章斯托克豪森的单簧管独奏《友谊》——关于“音型的音区变奏”与“新标准音乐”
第十六章贝尔格的两首《闭上我的双眼》——关于“德奥艺术歌曲”和“元始序列歌曲”
第十七章斯特拉文斯基《一个士兵的故事》——关于“新戏剧音乐”、“新室内音乐”和“新音乐风格”
第十八章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关于“秘密的标题性内容”和“隐秘的标题性音乐”
第十九章萧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等——关于“音名动机”、“象征主题”或“特性集合”
第二十章克拉姆的《四个月亮之夜》第一乐章——关于新室内乐中的人声和打击乐器以及音色的分离与单声室内乐
第二十一章罗忠镕的《琴韵》——关于“材料拼贴”、“中国风格”和“十二音的五声化”
第二十二章斯特拉文斯基Movements第四乐章——关于音高序列的“自然循环”与“移位循环”
第二十三章潘达雷斯基《广岛殉难者的挽歌》——关于弦乐新音响
第二十四章威伯恩的《帕萨卡里亚》Op.1——关于20世纪新音乐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二十五章勋伯格的《色彩》Op.16NO.3——关于“音色旋律”和“微音高运动”
第二十六章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Op.3——关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配器、织体和音色处理原则
第二十七章威伯恩的《小交响曲》Op.21——关于“浓缩的音高”、“独奏的合奏”与“流动的音色”
第二十八章贝尔格的歌剧《露露·间奏曲》——关于“序列派生”、“镜像对称”与“形式的内容依据”
第二十九章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关于“自由十二音”及其对风格和表现的适应性
第三十章贝里奥《交响曲》第二乐章《啊!金》——关于新人声、新唱法以及语言、语义和语音的关系
主要参考著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