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1949~1976(2015年1版1印,边角有点磕碰,请仔细看图)

150 九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霞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安】

上书时间2024-08-04

由庚书房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霞 著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1
  • ISBN 9787310047789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5页
  • 字数 24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4章,在20世纪文学批评的背景下,洞察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清理出它在“本质11论”与“工具论”之间游走、接受意识形态“询唤”的异化历程,尽量贴近历史现场,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鲜明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解读评析格局,廓清对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原生面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简介】
  曹霞(1973一),女,强川宣汉人,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文学与文化思潮、当代作家作品、女性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光明日报》、《当代作家评论》、《南开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课题、教育部课题和南开大学课题多项,编著《看莫言》、《黄昏里的男孩》,合著《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资源

 第一节 批评观念资源:左翼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

  一、“革命”化的评判思维

  二、阶级话语的吸纳

  三、想象的“大众”

 第二节 制度资源:延安文艺的话语范式

  一、《讲话》历史谱系的建构

  二、文学批评的政治化

  三、出版的审查与管制

 第三节 理论资源:苏联文学理论与中国

  一、期待视域与理论诉求

  二、阐释空间的增长

  三、本土经验与外来资源的共生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1949一1955: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指导与规训

  一、《武训传》批判:对旧文艺及知识分子的规训

  二、《红楼梦》研究批判:对旧学术的清理

  三、胡风事件:对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清理

 第二节 1956—1962: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调整与询唤

  一、“双百方针”与文学理论建构

  二、文本的“再解读”

  三、乌托邦叙事的阐释

  四、“调整”时期的理论与批评

 第三节 1963—1976: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

  工具化和武器化

  一、文学批评的政治意蕴

  二、文学批评与《纪要》

  三、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的同构

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观念形态

 第一节 政治实用主义批评

  一、周扬:权力话语的批评范式

  二、邵荃麟:实甬主义文学批评

 第二节 不同形态的现实主义批评

  一、茅盾:客观写实的批评观念

  二、冯雪峰:“政治一艺术”对立统一的批评

  三、胡风:“主观战斗”的批评精神

 第三节 有限度的审美经验批评

  一、侯金镜:小说形式和内在规律的探索

  二、巴人: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极“左”意识形态批评

  一、姚文元的“政治批判”型批评

  二、“文革”写作组:政治斗争的工具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与文学形式的嬗变

  一、诗歌的“新”与“旧”

  二、杂文的沉浮

  三、话剧:形式与批评的互动

  四、叙事:“缝隙”的消失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与“衰竭”的主体

  一、批评的权威性

  二、反批评的无效性

  三、自我批评与失落的主体

 第三节 文学批评与“清洁”的文本

  一、阶级斗争的强化

  二、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强调

  三、对“日常生活”的清理

结语 如何“审美”,怎样“自主”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