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泵概述
1.1泵的定义
1.2泵的分类
1.2.1叶片式泵
1.2.2容积式泵
1.2.3其他类型泵
1.3泵的过流部件
1.3.1叶轮
1.3.2吸水室
1.3.3压水室
1.4叶片式泵的结构形式
1.5泵的用途
1.6泵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泵基本理论
2.1泵的基本参数
2.1.1流量
2.1.2扬程
2.1.3转速
2.1.4汽蚀余量
2.1.5功率和效率
2.2泵的基本方程
2.2.1基本方程的推导和说明
2.2.2动扬程、势扬程和反击系数
2.3比转速
2.3.1比转速公式推导
2.3.2关于比转速的说明
2.4特性曲线
2.4.1泵的特性曲线
2.4.2特性曲线的形状分析
2.4.3几何参数对泵特性曲线的影响
2.5相似理论
2.5.1相似理论的基本概念
2.5.2泵相似定律
2.5.3泵相似理论的应用
2.6泵的能量损失
2.6.1泵内的各种损失及泵的效率
2.6.2泵损失的计算
参考文献
第3章 泵汽蚀
3.1泵汽蚀概论
3.1.1泵内汽蚀的发生过程
3.1.2泵发生汽化时的危害
3.2汽蚀基本方程式
3.3汽蚀余量计算方法
3.3.1泵汽蚀余量计算方法
3.3.2装置汽蚀余量计算方法
3.4提高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
3.4.1考虑抗汽蚀性能泵的设计要点
3.4.2防止汽蚀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章 离心泵和混流泵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
4.1泵设计理论与方法
4.1.1泵设计理论
4.1.2泵设计方法
4.2设计参数及其水力结构方案确定
4.2.1提供设计的参数和要求
4.2.2泵轴功率P及配用原动机的额定功率
4.2.3确定泵进出口直径
4.3叶轮水力设计
4.3.1泵轴径和叶轮轮毂直径
4.3.2叶轮设计的相似换算法
4.3.3速度系数法计算叶轮主要尺寸
4.3.4叶片绘型
4.4压水室的水力设计
4.4.1压水室的水力设计原理
4.4.2蜗室的水力设计
4.4.3双蜗室的水力设计
4.4.4环形压水室的设计
4.4.5径向及流道式导叶的设计
4.4.6空间导叶的设计
4.5吸水室的水力设计
4.5.1直锥形吸水室
4.5.2环形吸水室
4.5.3半螺旋形吸水室
参考文献
第5章 轴流泵水力设计
5.1轴流泵简介
5.2过流部件结构参数及设计理论
5.2.1圆柱截面间液流互不相关假设
5.2.2结构参数的初步确定
5.2.3设计理论
5.3翼型及升力法设计轴流泵叶轮
5.3.1翼型及其特性
5.3.2升力法设计轴流泵叶片的基本方程
5.3.3翼型组和翼型族及NACA翼型族对称翼型
5.4圆弧法设计轴流泵叶轮
5.4.1圆弧叶栅参数及轴流泵叶轮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图表
5.4.2圆弧法设计轴流泵叶轮示例
5.5流线法设计轴流泵叶轮
5.5.1叶轮出口流动微分方程
5.5.2自由旋涡和强制旋涡
5.5.3环量修正和流线法设计轴流泵叶轮
5.6系列高效轴流泵叶轮出口流动规律
5.6.1试验装置
5.6.2测量方法
5.6.3试验测量结果
5.6.4轴流泵叶轮出口环量和轴面速度
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第6章 泵特殊水力设计方法
6.1无过载设计方法
6.1.1无过载离心泵及其设计方法的定义
6.1.2单级单吸无旋进水的无过载离心泵设计方法
6.1.3带前置导叶的无过载离心泵设计方法
6.1.4无过载排污泵的设计方法
6.2加大流量设计方法
6.2.1加大流量设计的基本原理
6.2.2基本方法及放大系数的优化
6.2.3主要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
6.2.4应用实例
6.3分流叶片和堵塞流道设计方法
6.3.1分流叶片设计方法
6.3.2堵塞流道设计方法
6.4极大扬程设计方法
6.4.1极大扬程设计法定义
6.4.2极大扬程设计法设计井泵的步骤
6.4.3极大扬程设计法设计井泵的实例
6.5叶轮和压水室的匹配及面积比原理
6.5.1定义
6.5.2面积比与泵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经验统计
6.6离心泵无驼峰设计
6.6.1叶轮和泵体形状对扬程曲线驼峰的影响
6.6.2叶轮和泵体相对位置对扬程曲线驼峰的影响
6.6.3离心泵无驼峰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7高速泵恒扬程设计方法
6.7.1高速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6.7.2高速泵的结构
6.7.3高速泵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7章 泵CAD技术
7.1泵CAD软件开发的编程基础
7.1.1开发泵CAD软件需采用的主要技术
7.1.2开发泵CAD软件的编译环境
7.1.3泵CAD软件的支撑平台和开发工具
7.2ObjectARX应用程序
7.2.1ObjectARX应用程序的结构
7.2.2ObjectARX应用程序的加载、运行和卸载
7.3Pro/TOOLKIT应用程序
7.3.1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结构
7.3.2应用程序的注册、运行和卸载
7.4泵CAD软件及应用实例
7.4.1泵水力设计软件PACD
7.4.2泵性能预测软件PCADCP
7.4.3泵三维造型软件PCAD3D
7.4.4基于泵CAD软件的泵设计实例
7.4.5PCAD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第8章 泵CFD理论与应用
8.1概述
8.1.1CFD的技术简介
8.1.2常用的CFD商用软件
8.1.3CFD技术在泵中的应用
8.2CFD基础理论
8.2.1CFD的工作步骤
8.2.2CFD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
8.2.3泵CFD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8.3应用实例
8.3.1离心泵三维定常及非定常计算结果和分析
8.3.2轴流泵三维全流场定常计算结果
和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泵设计方法进展
9.1泵的性能预测
9.1.1流场计算法
9.1.2水力损失法
9.1.3神经网络法
9.2泵的优化设计
9.2.1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
9.2.2优化设计在泵中的应用
9.3泵的反问题设计
9.3.1正、反问题的基本概念
9.3.2泵叶轮三维设计新进展
9.3.3离心泵全三维反问题计算
9.4泵的全寿命成本设计
9.4.1LCC概述
9.4.2泵LCC分析
9.4.3泵LCC的设计实例
9.4.4泵系统LCC的设计实例
9.5泵的可靠性分析
9.5.1概述
9.5.2可靠性设计理论
9.5.3泵的零部件可靠性设计
9.5.4可靠性试验
9.6泵的快速成形
9.6.1RP技术制造原理及特点
9.6.2基于激光技术的快速成形工艺方法
9.6.3快速成形技术软件系统
9.6.4快速成形实例
参考文献
第10章 潜水泵
10.1潜水泵概况
10.1.1潜水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0.1.2潜水泵的主要技术特点
10.1.3潜水泵的类型
10.2潜水泵典型结构
10.2.1潜水泵的主要零部件
10.2.2飞力公司的C泵系列潜水泵
10.2.3潜水清水泵
10.2.4潜水污水泵
10.2.5潜水混流泵与潜水轴流泵
10.2.6矿用多级潜水泵
10.2.7矿用抢险排水泵
10.3潜水泵的安装方法
10.3.1飞力公司潜水泵安装方法
10.3.2QW型潜水排污泵安装方法
10.3.3QHD与QZ型潜水泵安装方法
10.4潜水泵的控制与保护系统
10.4.1起动方法
10.4.2水位控制系统
10.4.3故障诊断系统
参考文献
第11章 固液两相流泵
11.1固液两相流泵概述
11.1.1杂质泵的种类、特点及发展概况
11.1.2无堵塞泵的种类、特点及发展概况
11.2固体颗粒的运动
11.2.1物料和浆体的物理性质
11.2.2固体颗粒在叶轮中的运动
11.2.3泵抽送固液混合物时的理论扬程
11.2.4泵输送浆体时的性能变化
11.3泵的磨蚀
11.3.1磨蚀机理
11.3.2泵的磨蚀过程
11.3.3防止和减轻泵磨蚀的措施
11.4渣浆泵的设计方法
11.4.1经验系数设计法
11.4.2畸变速度设计法
11.4.3固液速度比设计法
11.4.4渣浆泵典型结构图
11.5单流道泵设计方法
11.5.1水力设计方法
11.5.2单流道叶轮设计实例
11.5.3单流道泵典型结构图
11.6双流道泵设计方法
11.6.1水力设计方法
11.6.2设计实例
11.6.3双流道泵典型结构图
11.7螺旋离心泵设计方法
11.7.1螺旋离心泵的特点
11.7.2水力设计方法
11.7.3轴向力和径向力
11.7.4螺旋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1.7.5设计实例
11.7.6螺旋离心泵典型结构图
11.8前伸式双叶片泵设计方法
11.8.1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的水力设计
11.8.2设计实例和性能试验结果
11.9旋流泵设计方法
11.9.1旋流泵概述
11.9.2旋流泵几何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11.9.3旋流泵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
11.9.4旋流泵典型结构图
参考文献
第12章 自吸离心泵与射流泵
12.1气液混合式自吸离心泵
12.1.1气液混合式自吸离心泵概述
12.1.2气液混合式自吸离心泵设计
12.1.3影响气液混合式自吸离心泵性能的因素
12.2射流式喷灌自吸离心泵
12.2.1射流式喷灌自吸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2.2.2射流式喷灌自吸离心泵的理论与设计
12.2.3射流式喷灌自吸离心泵水力设计实例
12.2.4喷嘴的射流原理及结构设计
12.2.5回流阀的工作原理
12.3自吸离心泵典型结构
12.3.1半开式叶轮自吸离心泵
12.3.2自吸离心泵其他几种典型结构
12.4水环泵
12.4.1单腔水环泵
12.4.2双腔水环泵
12.5射流泵及射流离心泵装置
12.5.1射流泵概述
12.5.2射流泵的参数及工作性能方程
12.5.3射流泵的汽蚀
12.5.4水射流泵的设计
12.5.5液气射流泵的设计
12.5.6离心射流泵组合装置性能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旋涡泵
13.1旋涡泵工作原理和特点
13.1.1工作原理
13.1.2旋涡泵特点
13.1.3旋涡泵基本方程式
13.2旋涡泵分类和典型结构
13.2.1旋涡泵分类
13.2.2旋涡泵典型结构形式
13.3旋涡泵的水力设计
13.3.1水力设计计算
13.3.2过流部件几何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
13.3.3单级小流量旋涡泵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第14章 磁力泵
14.1磁力泵概述
14.1.1新型磁力传动技术
14.1.2磁力泵的发展与应用
14.1.3磁力泵的基本结构
14.1.4磁力泵的主要特点
14.2磁力耦合器
14.2.1磁力耦合器传动原理
14.2.2磁力耦合器转矩计算
14.2.3磁力耦合器设计
14.2.4磁力耦合器试验装置
14.3磁转子能量损失分析
14.3.1磁涡流损失分析
14.3.2其他损失
14.4磁性材料
14.4.1永磁材料
14.4.2磁路材料选择
14.4.3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
14.5磁力泵的主要技术
14.5.1轴向力平衡
14.5.2冷却润滑循环液回路
14.5.3导轴承与推力盘
14.5.4低汽蚀余量设计
14.5.5主要零部件材料
14.5.6其他设计
14.6磁力泵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5章 屏蔽泵
15.1屏蔽泵概述
15.1.1屏蔽泵的发展
15.1.2屏蔽泵的结构原理
15.1.3屏蔽泵的主要特点
15.2屏蔽泵的结构设计
15.2.1屏蔽泵的主要结构
15.2.2屏蔽泵的主要零部件设计
15.3屏蔽泵冷却回路设计
15.3.1屏蔽泵冷却循环回路
15.3.2屏蔽泵冷却循环回路计算
15.4屏蔽泵轴向力平衡设计计算
15.4.1轴向力限定值
15.4.2屏蔽泵的轴向力平衡设计
15.4.3屏蔽泵的轴向力平衡试验
15.4.4屏蔽泵轴向力计算程序的设计
15.5屏蔽泵能耗的分析与计算
15.5.1屏蔽电动机能耗的分析
15.5.2屏蔽泵能耗的计算
15.5.3屏蔽泵的泵头部分效率的计算
15.5.4屏蔽泵机组的总效率
15.6屏蔽泵监控技术设计
参考文献
第16章 核电用泵
16.1核电用泵概述
16.2核主泵
16.2.1核主泵功能
16.2.2核主泵发展历程
16.2.3轴封式核主泵结构
16.2.4AP1000屏蔽泵结构
16.2.5核主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
16.2.6核主泵失水事故汽液两相流动特性
16.2.7核主泵瞬态流动特性
16.3离心式上充泵
16.3.1离心式上充泵概述
16.3.2上充泵的其他要求
16.3.3上充泵的结构特点
16.3.4上充泵多工况水力设计
16.3.5上充泵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计算
16.3.6上充泵结构抗震计算
16.4余热排出泵
16.4.1余热排出泵简介
16.4.2技术要求
16.4.3余热排出泵结构
16.4.4AP1000余热排出泵
16.4.5转子模态分析
16.5给水泵
16.5.1给水泵功能
16.5.2汽动给水泵装置
16.5.3汽动给水泵结构
16.5.4引漏系统
16.5.5国内外核电站给水泵配置方案介绍
16.6电动辅助给水泵
16.6.1电动辅助给水泵简介
16.6.2电动辅助给水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6.6.3泵组布置与性能参数
16.6.4电动辅助给水泵结构介绍
16.7凝结水泵
16.7.1凝结水泵简介
16.7.2凝结水泵结构
16.8循环水泵
16.8.1混凝土蜗壳循环泵结构
16.8.2混凝土蜗壳循环泵水力模型开发
16.8.3AP1000立式循环水泵
参考文献
第17章 泵作透平
17.1泵作透平概论
17.1.1泵和泵作透平的区别与联系
17.1.2泵作透平利用压力能的优点
17.1.3泵作透平的使用场合
17.1.4泵作透平的使用形式
17.1.5泵作透平的应用范围
17.2泵作透平基本参数
17.2.1流量
17.2.2扬程
17.2.3转速
17.2.4功率
17.2.5效率
17.3泵作透平外特性曲线的分析
17.3.1扬程流量曲线
17.3.2轴功率流量曲线
17.3.3效率流量曲线
17.4泵作透平的外特性预测
17.4.1理论分析
17.4.2经验公式
17.5泵作透平效率的提高
17.5.1进口圆角
17.5.2尾水管
17.6使用泵作透平时的注意事项
17.6.1选型
17.6.2机械校核
参考文献
第18章 往复泵
18.1往复泵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18.1.1工作原理
18.1.2往复泵的工作特点
18.2结构类型与应用
18.2.1往复泵的分类
18.2.2往复泵的用途
18.3机动往复泵主要性能参数
18.3.1流量
18.3.2压力和真空度
18.3.3功率和效率
18.3.4吸入性能
18.4泵阀的基本理论
18.4.1泵阀运动理论的研究
18.4.2最大允许往复次数的确定及泵阀计算
18.5往复泵的设计
18.5.1往复泵的结构形式
18.5.2泵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
18.5.3原动机的选择
18.6空气室的设计
18.6.1空气室的工作原理
18.6.2空气室的计算
18.7计量泵
18.7.1计量泵概述
18.7.2计量精度
18.7.3计量泵的种类和特点
18.7.4计量泵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19章 回转式容积泵
19.1回转式容积泵概述
19.1.1工作原理与主要类型
19.1.2主要性能参数
19.1.3性能特征与应用
19.2回转式容积泵的泵内间隙与吸入条件
19.2.1泵内间隙
19.2.2吸入条件
19.3齿轮泵
19.3.1外啮合齿轮泵
19.3.2内啮合齿轮泵
19.4螺杆泵
19.4.1单螺杆泵
19.4.2三螺杆泵
19.4.3双螺杆泵
19.5旋转活塞泵
19.5.1凸轮泵
19.5.2滑片泵
19.6挠性泵
19.6.1蠕动泵
19.6.2挠性转子泵
19.6.3挠性衬圈泵
参考文献
第20章 诱导轮
20.1诱导轮基本理论
20.1.1诱导轮结构及作用
20.1.2诱导轮基本理论
20.1.3诱导轮改善泵汽蚀性能原因分析
20.2诱导轮叶栅稠密度、轮缘间隙及进口边作用
20.3诱导轮设计
参考文献
第21章 泵的轴封
21.1泵的轴封概述
21.2常用密封类型及应用
21.3填料密封
21.3.1填料密封的原理
21.3.2填料的材料
21.3.3填料的选型
21.4机械密封
21.4.1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
21.4.2机械密封的类型
21.4.3机械密封的典型结构
21.5机械密封的选型
21.6常用机械密封材料
21.7机械密封的设计计算
21.7.1机械密封的主要参数确定
21.7.2机械密封的计算
21.8API 682标准规定的密封系统方案
参考文献
第22章 泵零件的强度计算
22.1轴向力及径向力计算
22.1.1轴向力的计算
22.1.2轴向力的平衡
22.1.3平衡盘的计算及应用
22.1.4径向力计算及其平衡
22.2泵轴的强度、刚度计算
22.2.1泵轴强度校核的方法
22.2.2泵轴直径初步计算
22.2.3精确强度校核计算
22.2.4轴的刚度校核
22.2.5泵轴强度校核软件SPCAD系统
22.3泵轴临界转速的计算
22.3.1临界转速的计算
22.3.2影响临界转速的因素
22.3.3临界转速程序化计算
22.4泵体的强度计算
22.4.1蜗壳式泵体的强度计算
22.4.2分段式多级泵中段的强度计算
22.4.3双层壳体泵体的强度计算
22.5叶轮、键、联轴器、平衡盘的强度计算
22.5.1叶轮强度计算
22.5.2键的强度计算
22.5.3联轴器强度计算
22.5.4平衡盘强度计算
22.6泵体连接螺栓、进出口法兰的强度计算
22.6.1螺栓计算的基本原理
22.6.2连接螺栓计算步骤
22.6.3泵进出口法兰的强度计算
22.7多级泵穿杠和中段密封凸缘宽度的强度计算
22.7.1受力分析
22.7.2计算步骤
参考文献
第23章 泵进出水流道
23.1泵装置结构形式
23.1.1泵装置结构形式分类
23.1.2不同形式泵装置比较
23.2进水池
23.2.1进水池流态对水泵工作的影响
23.2.2进水池形状和尺寸确定
23.2.3水泵吸水管口的合理位置确定
23.3进水流道
23.3.1进水流道的设计要求
23.3.2肘形进水流道
23.3.3钟形进水流道
23.3.4簸箕形进水流道
23.4出水流道
23.4.1虹吸式出水流道
23.4.2直管式出水流道
23.4.3其他形式出水流道
23.5断流装置
23.5.1真空破坏阀
23.5.2拍门
23.5.3快速闸门
参考文献
第24章 泵的振动与噪声
24.1噪声和振动理论基础
24.1.1有关概念及单位
24.1.2声波的物理性质
24.1.3声波方程
24.1.4声波的传播
24.1.5声信号的分析技术
24.1.6振动信号的分析技术与模态分析
24.2泵的噪声
24.2.1简单声源
24.2.2泵的机械噪声
24.2.3泵的流动诱导噪声
24.2.4泵的噪声辐射
24.2.5噪声控制技术
24.2.6噪声测量
24.3泵的振动
24.3.1简单振动模型
24.3.2泵的机械振动
24.3.3流动诱导振动
24.3.4模态分析及实例
24.3.5流动诱导振动计算实例
24.3.6振动控制技术
24.3.7振动测量
24.3.8泵机械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第25章 泵试验
25.1试验装置
25.1.1标准试验装置
25.1.2模拟试验装置
25.1.3开式循环回路
25.1.4闭式循环回路
25.2泵性能参数的传感与测量
25.2.1压力的测量
25.2.2流量的测量
25.2.3转速的测量
25.2.4轴功率的测量
25.3泵试验方法
25.3.1试验条件
25.3.2性能试验
25.3.3汽蚀试验
25.4泵试验的误差分析
25.4.1泵试验不确定度的估算
25.4.2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及有效数字
25.5泵性能的计算机测试简介
25.5.1测试系统的组态结构
25.5.2测试系统的功能
25.5.3测试系统实例
参考文献
第26章 泵内流测试技术与应用
26.1泵内流测试技术概述
26.2传统流动显示技术
26.2.1染色线法
26.2.2氢气泡法
26.2.3油流法
26.2.4丝线法
26.3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
26.3.1PIV基本原理
26.3.2PIV测试流程
26.3.3PIV系统
26.3.4示踪粒子的选择
26.3.5PIV测试基本参数的选择原则
26.3.6PIV的发展
26.4激光多普勒测速(LDV)技术
26.4.1LDV概述
26.4.2LDV基本原理
26.4.3LDV系统
26.4.4示踪粒子
26.4.5LDV系统的特点
26.5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PDPA)技术
26.5.1PDPA系统
26.5.2PDPA基本原理
26.5.3PDPA光路参数的选择与光路调节
26.6应用实例
26.6.1应用油流法研究离心泵诱导轮内流动
26.6.2应用PIV研究离心泵叶轮内流动
26.6.3应用PIV研究采用不同示踪粒子时离心双流道泵内流动
26.6.4应用LDV研究微型轴流血泵内流动
26.6.5应用PDPA研究旋流泵内两相流动
参考文献
第27章 泵的运行
27.1泵工况的确定
27.1.1管路特性曲线和装置扬程特性曲线
27.1.2泵工况点的确定
27.2泵的并联与串联运行
27.2.1泵的并联
27.2.2泵的串联
27.3泵工况的调节
27.3.1装置扬程特性的调节
27.3.2泵特性的调节
27.3.3综合调节
27.4泵站的经济运行
27.4.1经济运行指标
27.4.2泵站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泵的材料选用
附录B单位换算
附录C常见液体的密度
附录D国内主要城市的海拔和大气压力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