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札集粹 古欢:黄小松友朋书札(精装版)
¥
980
7.7折
¥
128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黄小松友朋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43783
出版时间2024-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11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纸张其他
定价1280元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期。有清学术,影响之大者,首推乾嘉学派,以《四库全书》纂修为兴盛标志。金石学乃乾嘉朴学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人多醉心于此,以为“时尚”,学术热度延续至清末。新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陆续披露,乾嘉著名金石书画家黄易研究不断升温,成为清代金石学、艺术史新的学术增长点。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散花滩人,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父黄树穀、兄黄庭,以坐馆、佐幕治生,娴于金石,工诗擅书,有名于时。母梁瑛贤而有文,好吟咏,可谓一门风雅。黄易早岁橐笔四方,而立后以监生捐纳,由东河汛员,仕至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两护山东运河道。事具杨国栋先生《黄易年谱初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3月版)。
作为金石学家,黄易留下了《小蓬莱阁金石文字》《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武林访碑录》《嵩洛访碑日记》《丰润古鼎考》等著述;作为诗人,留下了《浣笔泉诗》《秋盦诗草》等诗稿,惜皆稿钞本,流布未广;作为考古学家,黄易于山东嘉祥发现武梁祠,原地建保管室,在中国田野考古史上,也有一席之地。黄易《秋盦遗稿》,有济宁李汝谦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黄小松藏汉碑五种》,有李鸿裔光绪九年(1883)影印本、上海有正书局民国四年(1915)石印本。可知清末民初,黄易并未淡出研究者的视野,收藏界有关其书画、篆刻的记载,亦缕缕不绝。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文博收藏界不乏黄易专题研究,马子云先生、施安昌先生等前辈之劳绩,至今仍受到重视。进入新世纪,众多高校师生加入黄易研究队伍,成果迭出,研究内容也不断扩展。故宫博物院一直是黄易收藏、研究重镇。2009年11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蓬莱宿约三故宫藏黄易小蓬莱阁汉魏碑刻特展”暨“黄易与金石学研讨会”,秦明先生策划主持,各界同道积极响应,开创了黄易研究新局面。
近世学人手札,一段时间以来,已然是学术研究、拍卖收藏的热点。黄易往来书札,部分还原其日常生活状态,是深入探究黄易学术鉴藏、生平家世、书画篆刻的第一手资料。存世黄易自撰书札,以故宫博物院所藏为大宗,在秦明先生主持下,故宫所藏部分黄易往来书札得以考释、影印出版,引领黄易研究向纵深开拓。2017年3月,又在济南召开了“内涵暨外延:故宫黄易尺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黄易尺牍的首个专题研讨会,黄易研究格局得以进一步恢张。此次研讨会上,故宫所藏黄易自编《小蓬莱阁同人往返手札册》《小蓬莱阁师友往返手札册》,共稿本四册,得以首次披露,图片、释文后附于会议论文集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十三册,乃黄易自编师友惠札,故论及黄易友朋来札,仍以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大宗。是书封面有黄易隶书自题“古欢 第x册”,盖取《玉台新咏》“梦想见容辉,良人唯古欢”意。“黄小松友朋书札”,乃国家图书馆著录时所加。据卢芳玉女史研究统计:“此书共收信札三百一十通七百七十三纸,各册加起来是二百四十四人,去其重复之后得一百五十余人,因为有些信札没有落款,有些落款仅题“名”“名正肃”等,无法准确判断寄信者。”该书体量之大,学术价值之高,学界同仁早已关注。薛龙春先生《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一书彙辑黄易友朋往来书札六百六十四通,内含人物小传、书札释文、背景考订诸项,间附书影,集黄易尺牍研究之大成,沾丐学林,有目共睹。
黄易编辑此书之初衷暨着手时间,亦有迹可循。乾隆六十年(1795)闰二月,母梁瑛病殁济宁官署,黄易是夏扶柩南归,翌夏返沸。《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一册,冠以张照评黄树穀语,继以程师圣、彭湘怀等先友来札,其表彰先德,传承父、兄家学,意味颇显豁。黄易返里葬母,或已预知里閈再无生还之期,遂搜集先人遗物,携归沸上,以为永怀。当然,此书绝大部分是黄易友朋来札,“每思旧友取书看”(陆游《春日园中作》诗),眷怀师友,兼备查阅,亦题中应有之义。且黄易生前,该书无他人题跋,亦未见友朋传观记载,专供自家把玩,此即“什袭珍藏”之谓也。同时代如吴锡麒《吴穀人尺牍》、法式善《朋旧及见录》,皆以钞本行世,掐头去尾,文献价值不堪与此书埒。总之,黄易着手编排此书,应在嘉庆元年(1796)由杭返沛后,越岁大致编定。较编排《小蓬莱阁同人往返手札册》《小蓬莱阁师友往返手札册》,起手稍早。黄易佐幕多年,留心庶务,行事缜密之性,亦于此见之。
作为清代浙派篆刻代表人物之一黄易一直是西泠印社的研究重点。兹值黄易辞世二百二十周年,西泠印社出版社为纪念乡贤,推进“西泠八家”研究,首次影印出版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十三册。国家图书馆另藏黄易致李琬六札,致魏成宪一札,一并纳入。后附手札释文,暨撰札、受信人小传,以增加影印本学术含量。全书底本脱叶处仍之,错简者正之,同册内一人多札,撰人名讳后缀“第一通”“第二通”以别之。释文标点符号,依古籍整理惯例,方括号内为底本误字,圆括号内为订补文字。底本龃龉处,多未擅改,盖带信人候门将发,撰札者振笔疾书,讹夺固所不免。如第七册周震荣札,“足下幸实斋主莲池讲席”,“足下”或为“刻下”之讹,皆照录未改,大雅自能鉴之。撰札、受信人小传,大致依姓氏笔画排列。小传包括名讳、字号、乡贯、生卒日期、功名、仕履、著述,以及主要徵引文献等,以期知人论世。该书的出版,将为黄易研究、收藏提供新平台,此后应有更多相关研究成果面世。
全书按照底本原大、原色印制,一函四册,原第一至五册合为册一,第六至十册合为册二,第十一至十三册及附录黄易手札七通合为册三,全书手札释文及撰札、受信人小传置于册四。
前三册图版内页完全按照底本排布,保留信札四周的墨迹批注、骑缝章等原始信息,为研究者提供“全息式”资料。释文册对应前三册图版,附有缩小图示,以对应阅读查找。全书底本脱叶处仍之,错简者正之,同册内一人多札,撰人名讳后缀“第一通”“第二通”以别之。释文标点符号,依古籍整理惯例,方括号内为底本误字,圆括号内为订补文字。撰札、受信人小传,大致依姓氏笔画排列。小传包括名讳、字号、乡贯、生卒日期、功名、仕履、著述,以及主要征引文献等,以期知人论世。
本书还特别邀请秦明先生审定全书,进行学术把关。本书的出版,将为黄易研究、收藏提供新平台,此后应有更多相关研究成果面世。同时书中大量清人墨迹,也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欣赏范本。在装帧上选用能平摊的形式,便于读者赏读使用。函套封一压凹贴特种纸,模仿书中信札剪贴样式。函套封底所压为潘应椿致黄易信札一帧,取其中之“益追古欢”以呼应书名。四册封底分别将书中撰札人姓名做压凹效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