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在久 2024年11月 第6期 总第62期
¥
50
¥
5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楠书房
出版社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24-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11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50元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美成在久》出自《庄子·人间世》“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欤。”创刊于2014年9月,是一本专注文物考古和艺术史知识的双月刊杂志,享有广泛赞誉。本刊秉承全球视野,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以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物知识,推广普及传统文化与艺术。本期为2024年第6期总第62期,共收录七位作者的七篇文章。
垂胆新瓶出汝窑
——再谈宋代经典花器胆瓶的名称与传承
作者:廖宝秀(台北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员)
2011年笔者曾于《故宫文物月刊》上发表《官窑胆瓶与鹅颈瓶--略谈书斋花器造形》,述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汝窑胆瓶与河南汝州宝丰出土天青刻花莲花纹“鹅颈瓶”,以及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出土天青釉“鹅颈瓶”造型相似,它们或是宋人所谓的“胆瓶”。“鹅颈瓶”名称为今人所订,虽然明代插花专书内不少谈及“鹅颈瓶”“胆瓶”俱适合书斋插花,但明代“鹅颈瓶”至今其样式仍无法确认,而“鹅颈瓶”之名并未出现于宋代。从清宫档案与实物比照分析,官式定名为“胆瓶”造型即有数种,此定名应有所本,故而在宋代或有数种略为不同造型的“胆瓶”并不意外。胆瓶造型,现今虽有多种样式,但皆大同小异,形制典雅,易于插花造型,自宋代兴起插花艺术以来,这类传统造型花器历来广受文人、大众喜爱,甚至于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都不断赞赏“胆瓶、纸槌瓶皆瓶式最佳者”,可见传统经典造型,虽经时间洗礼,仍旧屹立不摇。
折枝入瓶
——宋人的花事与瓶赏
作者:胡利红(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方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宋代花事繁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士人与民众对雅致生活的追求和生活的富庶、安逸,也是宋韵文化的经典符号。本文作者从“花”与“瓶”的微观角度解码宋韵花事,带领我们通过欣赏宋代的珍贵文物,认识宋人“致用雅器”的日常用度和“以适用为本”的朴素造物原则,学习宋人尚雅、尚美、尚趣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意趣。
跟着皇帝去赏花
——“皇帝的移动花园”特展选介
作者:苏雅芬(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疆域横跨温带、副热带及热带,因此皇帝能看到的动植物更加多元丰富。清代皇帝对于花卉的兴趣,使宫廷画家描绘的对象不限于江南花卉,还包括高海拔的野生植物,甚至远从西方引进的洋花。花卉或许仅能短暂开放,但是藉由笔墨描绘,能永久延续它们的美丽与盎然生意。宫廷留下的花卉画,既是移植花卉的视觉纪录,本身也是能够不拘季节与地区,可随时开展或悬挂欣赏的移动花园。
丹青互鉴:
清宫画家郎世宁“开创的艺术世界”展览介绍
作者:李理(沈阳故宫博物院原研究馆员)
“丹青互鉴”专题展览已在沈阳成功举办。本次展览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人们在欣赏郎世宁及其学生作品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位来自欧洲的清宫画师,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而这,也正是策展人当初的思考:东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即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并以各自轨道向前发展。郎氏绘画艺术的成功,正是把东西方绘画艺术融为一体,让两种文化凝固在一方纸绢,让我们从中品味文明的包容与文化差异的美感!
历史的转折
—— 由林玉山《双虎》引发的省思
作者:何碧琪(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研究员)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绘画艺术是对时代和社会的图像反映,是时代精神的载体。作者从林玉山《双虎》上溯虎画的源起及流变,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将艺术交流的轨迹引向更广阔的视角,带领我们一窥历史的转折,引发对艺术背后之时代的省思。
东西文化交融下的玻璃器
——古代玻璃制作工艺的发展与传播
作者:黄小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玻璃制作工艺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作为亚欧大陆古代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商贸道路的佐证,玻璃自身的演变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具有多维度的价值。无论以考古类型学为基础的器物和纹饰分析,还是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媒介的化学成分研究来看,中西方古代玻璃器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即以玻璃技术发展的大致脉络为线,以具体的玻璃器为样本,尝试探究和呈现古代玻璃工艺的状况。
穿越千年的轻纱
—— 马王堆汉墓素纱单衣
作者:黄晨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薄如蝉翼、轻若烟霞——这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国宝“素纱单衣”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素纱单衣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丝织业的奇迹,也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贵族生活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我们打开了认知过去的一扇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