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 万新华著(签名版)
¥
78
8.0折
¥
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万新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70292
出版时间202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体系中,肖像画深受社会环境、画像传统、文人画理念等影响,这一交织使得肖像画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古人的心理活动与创作背景。清代是肖像画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见证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演进,还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后人深入探究该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与深厚潜力。
《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万新华著,本书选取了南京博物院颇具代表性的十余件文人肖像,采用艺术风格学、社会文化学、文学地理学等多维度结合的方法,考释出肖像画背后复杂而独特的创作机制,并利用肖像画题跋中潜藏的关键信息,构建起文献与图像相互映证的严谨研究框架,由此勾勒出像主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从而与我们建立起“有情味”的审美互动体系。
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庋藏明清肖像画数量可观,且成体系,既有名家的精品力作,也有民间无名画工的佳迹,可以勾勒出一部鲜活的明清肖像画史。这些作品,或是文人行乐图,或是祖宗纪念肖像,画法不同,面貌各异,反映了不同时期画家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特色,基本呈现了明清肖像画风格的演进脉络。
明清文人多热衷写真造像,展示自我,或与梅竹松林结合,或与山石清泉为伍,或与典籍书画作伴,抒情言志,展现了情致,表达了意趣。这种具有观赏自娱性质的肖像画,既注重对人物体征、内在精神的刻画,也重视对环境、氛围的营造,真实凸显文人风雅,习惯上被称为“行乐图”。南京博物院庋藏肖像画以清代行乐图为多,像主多是江南文人雅士。图成之后,像主们自题邀跋,尽情歌咏,遣兴抒怀,在画芯、诗塘、裱边或引首、拖尾等处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文本,为肖像的观看和阅读提供了的衍生空间。这些题咏,多以写照视觉为媒介,多维想象,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内容与思想意涵,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丰富话题。
以往,南京博物院庋藏明清肖像画虽令人关注,但大多数研究者多从绘画史的视野入手观察若干重要画作,就画史、画理、技法、风格等方面深入分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囿于学科视角,很少有人重视肖像画题咏文献的考证、辨析,故似乎缺乏图文互动的有益阐释。事实上,这些或写照或扮装的肖像画题咏十分重要,往往涉及像主本人的心理、观念、思想等内容,也往往涉及肖像完成之后的传播与接受,一则有同时代人的观感,二则有后来者的认知,或自语、或对话,或颂扬、或诘疑,共同立体地呈现有关像主的社会历史、时代精神、关系网络等诸方面的多元空间。
在《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中,作者万新华先生选择了南京博物院所藏颇具代表性的十余件文人肖像,聚焦江苏籍名流,诸如太仓王时敏、王原祁、王宸一门,常熟王豢龙、王翚父子,宝应乔莱,青浦觉铭,丹徒张铉,甘泉江藩,华亭张祥河,震泽张澹、陆惠夫妇,常熟杨沂孙以及平湖高士奇、德州卢见曾等,有的可称名家名作,采用艺术风格学、社会文化学、文学地理学结合的方法综合考察,并参酌造型视觉、图文关系、传播接受等理论,采录题咏文字、探析绘画风格、解释图式意义、讨论思想意涵,试图勾勒出像主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
《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共十二篇文章,分三个版块,阐释肖像图式内涵,同时关注肖像的传播认同与形象塑造,分析肖像的造型图式与风格渊源。一幅幅文人肖像画卷,生动地体现了像主们的音容笑貌,也真切地承载着像主们的心迹理想;同时,相关的像赞、题咏则真实地描绘出当时文会雅集、诗词歌赋、鉴画题咏次第出现的鲜活场景,从而链接起关于交游网络、诗画互动、情感共鸣的精彩时空。由此,图画、诗文两端达到了有效的融贯,也补足了历史书写。作者真诚希望经过有意义的阐释建构出有情味的审美互动体系,从而更加多元化地观看、阅读、认识清代文人肖像画。
作者简介
万新华,江苏海门人。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绘画史研究与展览策划。
曾策划“江南风华:明代吴门书画特展”“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写生山水大展”“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其命维新:傅抱石的艺木世界”“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家在娄水边:从王时敏到宋文治”等展览。
著有:《柯九思》《王原祁研究》《画外:王时敏散佚信札考释》《风格 鉴藏接受:关于明清书画史的若干片断》《图像 风格 观念:中国现代绘画史研究丛稿》《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阅读傅抱石》《看画读书随录》等;曾获江苏省第十三、十四、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首届江苏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
目 录
序一 李永强
序二 陈名生
导言 001
壹/图式内涵
01 肖像·家族·认同
—— 从禹之鼎《白描王原祁像》轴谈起 022
02 从“紫气东来”到“骑牛还山”
—— 王豢龙、王翚父子骑牛图题咏探析 062
03 人生亦如行舟
—— 潘恭寿《舸斋图》题咏考析 092
04 岂是张志和
—— 徐梁、李璿合作《红衣垂钓图》题咏初探 112
05 忘于醉醒乃大适
—— 华鳌、吴俊合作《昔醉图》读记 132
贰/形象塑造
06 “文化扮装”与“日常写照”
——宝应乔莱系列画像题咏试探 144
07 冶春旧调歌残后
——《卢见曾晚年半身小像》题咏初探 188
08 即诗即画 即心即佛
—— 圆津禅院住持觉铭像题咏探析 202
09 祝寿词与赠别诗
—— 丁以诚、费丹旭合作《江藩像》题咏试探 242
10 文章知己 患难夫妻
—— 翁雒《鸿案联吟图》卷题咏试探 257
叁/风格渊源
11 顾盻胸臆爽
—— 禹之鼎《雪山归马图》漫谈 296
12 真像在兹 寤寐从之
—— 法式善摹绘《明清文人十像册》追踪 310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