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米芾画史校笺》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毕斐教授签名版)

493 8.5折 580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原宏伸 撰▕ 毕斐 校订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18786

出版时间2024-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2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580元

上书时间2024-05-21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古原宏伸教授发表过有关米芾及其著作的论文,而此书是对这位特立独行的巨匠所撰《画史》的全面校笺。《画史》是一部独辟蹊径而又棘手的著作,其内容与“史实”相去甚远。与此相关的记录和注释大多零零散散,见解言人人殊,收集起十分困难。尽管如此,《画史》作为最重要的早期中国画论之一,特别是文人画论,被历代奉为圭臬。后世文人画评论家和理论家众多著述的用语和概念,最早出于米芾此作。我确信,古原宏伸先生能够以其专业而完善的笺注阐明这些用语、概念和编写文脉。——高居翰(《米芾画史校笺》序)

《米芾画史校笺》自序

中国绘画文献极为丰富,在世界美术史上绝无仅有。这主要归功于官修史书的体制,以及学识渊博的学者之作付梓所产生的独特文化土壤。

我认为,这浩如烟海的绘画文献中,以下三种最为重要。

首先是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874)。若无此书,唐代及唐以前的六朝隋代绘画和画论就不得而知。

还有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董其昌可以说是一位激进的美学家,他将多种山水画样式分为两类,即南北宗两大派系。“南北二宗论”仅120字,对后世绘画史的影响却是空前绝后的。1921年,学界以日本学者为代表,提出“二宗论”实为董其昌杜撰的谬论。随著对董其昌的批判、质疑声愈发高涨,至今信奉此说的人也逐渐减少,但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即董其昌四十一岁时所提出的这一见解,延续至今,对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独一无二。

提出“南北二宗论”的次年,董其昌获得董源《潇湘图》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他的想法此后有了极大的变化,不再论及“南北二宗论”,取而代之的是将古画中各种题材作为摹本重新组合,追求“仿古”的思想,其影响深远,以至于民国时期的众多画家拘泥陈规,按部就班。

居于以上二者之间,给绘画史带来重大转折的就是米芾的《画史》。

米芾的贡献主要在于,明确指出他所处北宋时期的画史存在很大的断裂与不足。

六朝、唐代名家之作,几乎销声匿迹,不少名家的伪作流传于世。这一现象使辨伪蔚然成风。

著名的“无李论”之所以声称“李成真见三本”“伪见三百本”,极有可能是米芾在宋崇宁三年(1104)于内府鉴定书画时所见而得知。因为后来他在《画史》中说:“······有怪甚者,恨未之见。此可访为秘阁物也。”纵观米芾一生的观画记録,李成的假画远不止三百本。

米芾揶揄嘲弄且倨傲自大的文风、恶口杂言似的论调,招致大量反对之声。宋徽宗敕撰的《宣和画谱》(宋宣和二年序)完全无视米芾的意见,即便有关董源的评述,也未引录。

“唐无此品”“近世神品”,享有如此盛誉的董源,直到米芾死后三百年受到董其昌推崇之前,都被忽视了。米芾认为,流传下来的古画数量比宋人想像中的更少,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王朝更迭而引发战乱,书画必定散失。相比民间藏品的散落佚失,宫中秘府的藏品遭到更大规模的伤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篇描述其惨状:“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馀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梁武帝尤加宝异,仍更搜葺。元帝雅有才艺,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内府。侯景之乱,太子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既而内府图画数百函果为景所焚也。······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儒雅之道,今夜穷矣。'······故颜之推《观我生赋》云:'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颺,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尽丧。'······自古兵火亟焚,江波屡鬪,年代寖远,失坠弥多。傥时君之不尚,则阙其搜访。非至人之赏玩,则未辨妍蚩。所以骏骨不来,死鼠为璞。”

九世纪描绘古画佚失情况已经超乎想像。两百年以后,米芾所处时代的情况只会更加恶劣。但必须要有人指出这一史实,并鉴别古画的真伪,遏止盲目仿古的社会风潮。米芾就独自担此大任。

古人对《画史》的评价两极分化,而《四库全书总目》作出如下苛刻的评价:“此书皆举其生平所见名画,品题真伪,或间及装褙收藏及考订伪谬,历代赏鉴之家奉为圭臬。······他如《浑天图》及《五声六律十二宫旋相为君图》,自为图谱之学,不在丹青之列。······欲以所作《昼夜六十图》上之御府,藏之名山,已为夸诞。······卷首题词谓唐五王之功业,不如薛稷之二鹤,尤为诞肆。是亦以'颠'得名之一端,存而不论可矣。”

另有辩护的一方。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此编体例与《书史》略同,实为著录名画祖本。其间亦间及裱褙、印章,并评论其优劣,实鉴赏家不可不读者。其间叙赏鉴、收藏杂事数则,足以窥知当时风气,不特解颐,亦为絶好史料。又时因画而论及他事,中有辨古制服一条最精,乃作故事画不可不知者。论天文、音韵两条,《四库》斥其谬妄,然亦姑备一说,本与画无甚关涉也。记江神索韩马一条,未免涉于神奇,实为疵累。”

此外,今人评论《画史》条目混乱,导致读后不解。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按是书随手札记,毫无条理。相同之事,分列数条;不同之事,又列为一条。并将与画无关之事,掺杂在内,体例之不纯,可谓已极。书中虽不乏名言精义,以及古代书法,然玉石不分,抉剔为难。······文中多有难解字句,米氏好奇,故为古奥,亦文人一病。至辨古服制一条,《解题》以为最精,乃作故事画不可不知者,其实有文无图,亦无裨实用,故并删之。”
2014年,经由台湾师范大学白适铭先生联系作者古原宏伸先生,获允交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将此连载译本结集出版,并更名为《米芾画史校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同行随即惠允提供中文译稿。中译本修订工作据日文版就此全面展开,所做工作如下:
首先是核对引文。《米芾画史校笺》征引大量古代文献存有卷次失检、作者、书名误植、句读错乱、讹误脱漏之处。且引文大多未注明版本,毕斐教授及其学生依据与引文相近的本子,逐条复核订正,共历时八年。
其次,是对译文的订讹补苴。台湾《美术史研究集刊》连载中译文,非全本,部分佶屈聱牙的译文晦涩难懂,并没有给这部优秀的著作锦上添花,反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日文版较之连载译本,内容有删有减,且补充颇多。本次修订译本主要依据日文版,凡日文版有而连载本无者一概补之,修正多处误译,新译润饰语句聱口、用语不明之处,并补译了各条漏译、自序、高居翰序,以及古原教授为修订中译本撰写的“结语”和“致谢”。日文版“释文”部分为米芾《画史》的现代日语译本,同连载译本一样悉数删去,而其他连载译本有而日文版无者,则删之。遵循古原宏伸先生所嘱,删去日文版下卷“自跋”。以期将一个更为完善的译本奉献给读者。
再者,就是对图版、各条次序、索引编制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补苴罅漏、修订调整。譬如,日文版及连载本类目“校异”“资料”,分别改为“校记”“笺注”,按古文整理的表达方式做润饰文字。日文版索引条目有沿袭正文致误处,做了相应的更正;索引沿用日文版“书名”“人名”“事项”三类,将原本依五十音图排序改为汉语拼音,便于使用者快速检索,免去许多无谓的翻检按索之劳。甚多改进之处,在此不一一枚举。
米芾在撰写《画史》时仍然延续了张彦远的很多观点,是继《历代名画记》之后,中国绘画史中的又一重要文献。毕斐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献学,精于雠校,在《历代名画记》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并改变了日本学者在该领域长期领先的历史。他与古原宏伸先生因学术相识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两人十余年以书信的方式切磋学术。其中部分信件由我帮忙翻译,每每收到信件都能感受到两位学者对学术研究的追求与热爱。于情于理,这项浩繁的整理文献,订讹补苴的审订工程,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比毕斐教授更为合适。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2020年8月,古原宏伸先生因病逝世,至此他也未能看到自己付出毕生心血的著作在中国正式出版。毕斐教授秉持一贯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精雕细琢,历时八年终成此作。如今大作即将付梓,若读者能好好利用,便不负其心血。若能增益、完善,也许便与二位先生拥有一样的学术涵养与勇气。
毕斐教授,山东荣成人。曾就读于山东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古籍保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历代名画记论稿》,译著《书法与古籍》等,点校本《王曰申摹刻砚史手牍》《明嘉靖刻本历代名画记》,发表论文《张彦远家世的历史——以士族家学为中心的考察》《张彦远笔下的长安画家与画迹》等。

名家集评
米芾《画史》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文献之一。中译本《米芾画史校笺》出自两位杰出的东亚学者,焕然一新,新见叠出。京都的古原宏伸裒聚大量图像资料,为米芾《画史》作注,这一作法前所未有。杭州的毕斐倾注其博学才智,校订这部内容繁杂的巨著。这些努力珠联璧合,凝聚于《米芾画史校笺》之中。——雷德侯[Prof. Dr. Lothar Ledderose]

米芾《画史》原本戋戋短章,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皇皇巨册。这是古原宏伸和毕斐等几位先生艰辛劳动的成绩。他们于空曲交会之际,求其不可知之史事,把隐藏在字句缝隙中的珠玑,细心寻拾而出,遂使冷落的文字重抖精神。——范景中

一向喜欢笺证一类的书,十几年前在图书馆翻阅杂志,偶然看到刊载于《美术史研究集刊》的古原宏伸《画史集注》,立即为之吸引,遂委托台湾友人将连载此文的集刊全部配齐。我关注的不是绘画,而是围绕着绘画却又在绘画之外的“物”事与“人”事。宋人的收藏、宋人的考古,以及宋人的情趣与收藏与考古结合之后所生出的种种琐细。笺注之好,即在于广博深细,其广则帡天极地,其细则茧丝猬毛,因得以廓通其玄,发抉其奥,《画史》也因此变得丰厚。——扬之水

目 次

上 
中译本校订説明 1
序(高居翰)3
自序 5
关于《画史》各条的排列 9
关于本书校笺及译本 11
校勘用书 15
古原宏伸相关论文出处 17
图版目录(第1-99条) 19
米芾画史校笺(第1-99条)37

图版目録(第100-198条)501
米芾画史校笺(第100-198条)521
结语 975
致谢 979
中译本附记 98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