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法书丛帖:黄庭坚赠张大同书

464 8.0折 580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庭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22693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12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纸张其他

定价580元

上书时间2024-05-20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老人、山谷道人、涪翁等,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其六世祖黄瞻于南唐年间迁居江西修水。黄庭坚于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及第,历任国子监教授、吉州泰和县令、秘书省校书郎等,后谪迁黔州、戎州等地,崇宁四年(1105)卒于宜州(今广西河池市)寓居。山谷是有宋一代文学巨擘,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后人辑有《山谷全集》八十一卷等。山谷亦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与苏轼、蔡襄、米芾齐名。早年行楷学顔真卿,笔法妍媚,自成一家;草书则师宗张旭、怀素,笔如龙蛇,高出古人。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正月,已贬嫡戎州两年有餘的黄庭坚此时正值宦途生涯的谷底。在远离政治中心开封汴京的巴蜀,年已五十六岁,患有腹心之疾的山谷老人见到了刚雅州治满即将返京复命的外甥张大同。面对来辞行的晚辈,他抄写了一段韩愈《赠孟郊序后记》并题写长篇跋语作为礼物相赠。
《赠张大同卷》为山谷先生为数不多的大字作品,也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长卷纵34.1厘米,横552.9厘米,凡四十五行,一百七十二字,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书此卷时,山谷先生五十六岁,身体状况并不佳,但心态雍容,虽在正月,然天气晴暖。卷中跋曰:“未知后日复能作如许字否?”这有两种解释:一是为其得意之作,日后未必达此;二是身体状况不佳,未必再能复作此书。
此卷书法气势宏博,视觉冲击力强。撇、捺尽力开张,意如荡桨,势如破竹,笔到意到,天真自然,顺势而行。把笔者,如军中统帅,运筹帷幄,纵横千里,又怡然自得,未见刀光剑影,而能进退自如。山谷老人的性情表露无遗。
对黄庭坚书法风格的形成,后世论述不一,或以为出自《瘗鹤铭》,或二王、颜鲁公、杨凝式、苏东坡,等等,好像都对,然都错。哪有一代宗师学一家而成者!必定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然后成一家之言。山谷先生在元丰三年(1080)三十六岁时就曾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句话告知后人,也是概括自己。山谷老人在《跋兰亭》中说:“《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又“以心会其妙处尔”。这是山谷老人的方法论,学者当体悟之。
山谷老人的书法妙在何处?出自自然而韵之不俗也。这是山谷先生一生为人处世,与其诗文艺术相通——不越规矩而步步自得。可以想见,当时山谷老人写如此规模的大字行书,前无古人,放浪张扬,无拘无羁,完全是自如的天放之本性。历来书法的创新,成功的是极少数,大多成为媚或俗。所关注者,在迎合观众,而不知本性之所为。观此卷书法,看似不合理,如吴宽跋曰:“所恨波撇太长,又恐鹤颈不宜断耳。”但细细观之,波撇放出如风筝,但绳子牢牢在山谷先生手中,收放自如也。王铎有跋:“观山谷行书,锷刿力勇,有猊撼树、蛟扶石之势。”如此大的字,在势和力的表象上,山谷老人采取由中宫发出,字内紧收,最终复归回收。如打太极拳,虽可极舒极展,然身体中心、下盘极稳当,绵绵之势,最终必归于中。这一时期,山谷老人行楷风格已定型。
《黄庭坚赠张大同卷》韩文久佚,而此篇题跋曾入南宋御府,明代归温姓收藏,吴宽、李东阳、王铎题跋,清人莫绍德观跋,民国时由符铸、徐俊卿、周湘云、张大千递藏,后由美国约翰·艾略特购得,今藏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此行书题跋长卷,如吴宽所评『老气勃勃,觉不可当』,不仅是黄庭坚成熟时期行书代表作,更为后人了解山谷老人的这段重要人生经历,提供了一把宝贵钥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