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金哲为著(赠卡片)

79 8.1折 98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哲为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74113251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03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其他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4-03-28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西周初至唐末的两千多年间,长安十三度成为中原王朝的首都。虽然后代皆未定都于此,人们却早已习惯以长安之名指代京城。比如,中年苏轼回忆起同弟弟苏辙第一次来到汴京时的情景,便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沁园春·孤馆灯青》)
实际上,“二陆初来”的晋朝都城也非长安,而是洛阳。曾经的长安是繁华和秩序的象征,承载了关于功名与富贵的梦想。当它失去往日地理的重要性,便化身为一个精神的地名附身于每一代的都城之上,依旧释放出令所有人难以抗拒的引力,辐射着整片中华大地。在沈周生活的明代,亦不例外。
成化十七年(1481),吴江沈庠(字尚伦)高中进士。兴奋的他找到隐居相城乡下的当世画圣沈周,请其为己所藏之画作题。向来慷慨的沈周没有拒绝,于是就有了下面这首诗:
盖头漫有三间草,涂足都无十亩禾。
未信长安春似海,归人不及去人多。——沈周《为沈尚伦进士题画
此图今已不传,从诗中描述来看应是《竹林茅屋图》一类表现隐士田园生活的内容,属于沈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特别之处在于,沈周的题诗里并没有表示恭贺或预祝大展宏图的客套话,而是暗含规劝:三间茅屋,十亩稻田,便足以安生立命。常听人说起长安种种的好,难道连那里的春天也比江南更美些吗?五十多年里“我”闻见离开长安回到家乡的人,比去往那里的人还要多。
沈周以这样一首诗相赠沈庠,用意在何?“酸葡萄心理”是可以最早排除的。因为一年前明宪宗颁布《征聘诏》点名要沈周出山赴用,被其拒绝。而在沈周二十八岁时,他就卜筮《周易》得《遁》卦第九十五爻“嘉遁贞吉”,婉拒了时任苏州知府汪浒的举荐。如果心向长安,他早就该去了。
客死京城的太医刘溥,没赶上母丧的刑部主事刘珏,在政治斗争中险些丧命、于成化初年侥幸归老的武功伯徐有贞,都是沈周前半生的知交。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不曾远离家乡的沈周反而成为一个固定坐标,一个无法真正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像诗中所说的那样,见证了太多无数人的远游与归来。或者再也没有归来。
​东汉马少游常哀叹其从兄马援慷慨有大志,劝他:“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后汉书·马援传》)后来,马援封伏波将军,远击交趾(今越南),于“下潦上雾,毒气熏蒸,仰视飞鸢砧砧堕水中”,心中念起当年弟弟少游口中的平淡生活,已不可复得(沈庠入仕后按察贵州,亦奉旨出使越南,大部分时间实际并未在京城度过)。
不想沈庠重蹈马援晚年那样的经历,当是沈周规劝沈庠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即本书书名的来由之一。但相信全书阅读至此处,你或许也和我一样看到了“不必向长安”的另一层含义:
沈周做了一辈子的隐士,足迹未出“江浙沪”,却也有过相濡以沫的爱情,刻骨铭心的旅行,曾喜极而泣,亦曾痛彻肺腑。他和亲友在虎丘畅饮,亦在虎丘泪别;于西山杖游,亦在西山作奠;于祖宅秋轩内与父辈们举觞为寿,又在亲营的有竹庄内陪儿孙赏月。沉浮乡里的快乐,自是奔波车马间者所无法领略的。至于那世间的悲欢离合,宠辱得丧,青春白发,更是去不去长安都无法逃脱的命中注定。
历来人们写沈周,粗识者爱其风雅而难具其深致,得其深致者又易染其暮气。这是因为沈周诗画优美的笔触下,时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逝的幽情。殊不知,沈周的忧伤源自他的清醒,他的潇洒和温情亦然。清醒地认识到今花之鲜不及昨日,今夜共话之人明日或许天各一方,所以对当下的生活投入特别的关注,细细体会看似寻常的日常,尽情于每一刻的欢愉,珍重每一次的相聚与别离。
对后人来说尤为难得可贵的是,所有这些珍贵的记忆都被沈周形之于画图,记之以诗文,而得以大大超越个人的寿命,历百年而不朽。如果借我的“抽丝剥茧”,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一缕存留笔墨间的温度,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本文来源:《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后记,原名“不必向长安》,作者金哲为。
作者简介
金哲为,浙江义乌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著作《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以及本次新出的《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
本书以明代沈周为对象,以《卧游图册》为叙事线索,结合《沈周集》《沈周年谱》《姑苏志》等第一手资料,深入挖掘这位吴门画派第一代宗师、明朝隐士不为大众所知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末主题的妙趣横生、暗含哲理的阐发与感悟。
沈周作为一个终身不仕,侍父母至孝,足迹未曾越出江浙沪却交友甚广的一代隐士,如同一个敏感而冷静的旁观者,注视着明代中叶三吴之地各色人等的来来往往,成败荣辱,悲欢离合。他充满人文主义的、对普通人民的关怀,对生活似禅近道的领悟,对于今天各个年龄段的国人,尤其是为生活琐碎和人生意义困扰的年轻人,相信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或者至少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位文人画大家的高超艺术造诣与作为人的温情。

目 录

引 言《卧游图册》与记忆抽帧术
第一章 小轩四季
东阑花事 / 3
轩中华发 / 8
比庐山更高 / 13
日日把酒浇花神 / 21
第二章 牧牛者说
幼年学放手 / 33
蒋生,另一种人生 / 37
长安的春天更美吗 / 44
黑牛与白石 / 50
第三章 至味
枇杷不是琵琶 / 61
杨梅只一丸 / 66
被擘破的石榴 / 72
烂煮菜根 / 76
第四章 心与天游
芳园椿树下 / 87 
我家芭蕉三百本 / 93
仙人舞步 / 97
夜坐是心灵的斋戒 / 104
第五章 偶然
道别的姿势 / 115
桂花开了,想他 / 120
乌圆大将军 / 130
狐丘宿约 / 138
第六章 风流不可追
终不似,云林子(上) / 149
终不似,云林子(下) / 153
梅花庵外扫地僧(上) / 160
梅花庵外扫地僧(下) / 166
第七章 昔游曾记
杭州的诱惑 / 179
梦中情山游遍 / 184
西湖三度寻 / 191
屋外桃花依旧 / 197
第八章 世事如云
白云的深意 / 211
再造《富春山居》 / 216
千载姑苏台(上) / 225
千载姑苏台(下) / 231
终 章 春风属后生
后 记 不必向长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