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 大匠之门 28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匠之门 28期

48 8.3折 58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画院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4003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2-08-13

杭州南山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寻 根】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的这段话简而言之,就是孔子认为君子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正道在心。但是中国的历史在“子不语怪力乱神”作为儒家经典的同时,还伴随着丰富多彩并与时俱进的鬼神体系的蓬勃发展。从殷商便有的巫觋、祝禳等社会风尚,到秦始皇入海求仙长生不老的欲念,再至汉代“事死如事生”系统中的一座座仙山。在中国的造神体系里,连同“年”都是个凶猛无比的大怪兽。奇书《山海经》里的诡异怪兽,《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神,地狱里则有各种门类的鬼,可谓相当齐全。再有袁枚的《子不语》,以及蒲松龄笔下极具现实意义的《聊斋》,都成为中国古代鬼神体系不断丰富的绝佳例证。在鬼神民间传说文本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图像转化,甚至传播力远远大于文本。吴道子、李公麟、龚开等唐宋丹青圣手,对于鬼神题材绘画都有涉足。

倔强的钟进士血染大殿,耿介的魂魄转而去阴间捉拿鬼怪,后来他又有了一位漂亮的妹妹,《中山出游图》上钟馗和众鬼卒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就有窈窕的妹妹,《钟进士移居图》中钟馗小妹也是主角之一,后来《钟馗嫁妹》成了绘画中的常见题材,好勇驱鬼的端午祥瑞钟馗,摇身一变成了图画里的宠妹狂魔,这是文本和图像共同对钟馗形象的转化。

文章题目:
钟馗和他的妹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倪葭 袁旭

烟云供养:文嘉与仙山题材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朱万章

【国 粹】

晚明时代,无论是从出版物的数量、种类,还是从刻书网络分布、出版与社会的融合互动来看,出版业都进入了雕版印刷发明以来的鼎盛时期。《明代版刻综录》著录图书7740种,除去出版年代未知的17种,洪武至弘治时期(公元1368—1505年)766种,嘉靖、隆庆时期(公元1522—1572年)2237种,万历以后(公元1573—1644年)多达4720种。明代的书籍出版在16世纪中叶的嘉靖时代(公元1522—1566年)出现了急剧增长,并且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明末。

万历至崇祯的70余年间,与刻书业黄金时代并行的,便是古版画的兴隆昌盛。明代的识字率在中国古代属于较高水平,书籍的大量出版与通俗小说、戏曲的推广,使得作为书籍插图的古版画随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刻版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也促使版画线条更加流畅,面貌一新。加之,晚明商业出版文人化的推进,书籍版画也受到了很大重视,图像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读晚明书籍,看晚明版画,共飨一场感知晚明的视觉盛宴。

文章题目:
西园与西楼——明季传奇版画考论二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董捷

环翠堂刊戏曲印本版画考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李啸非

【承上启下】

五湖鸥近翩情亲,三泖峰高映灵鹫。
中有至人证道要(先老人旅庵),帝庭来归领岩窦。
三战神机上法堂,几遭毒手归鞭骤。
谓余八极游方宽,局促一卷隘还陋。
三竺遥连三障开,越烟吴月纷崔嵬。
招携猿鹤赏不给,望中忽出轩辕台。

1665年,禅宗大师释本月住持松江府小昆山泗州禅院,石涛皈依,并在1667年作《十六罗汉图》卷上署名“天童忞之孙,善果月之子,石涛济”,此间原济写下了如上诗文。1919年,名叫张正权的年轻人,来到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名大千。1937年,傅申出生在距离松江百余公里的上海南汇。

石涛一生颠沛流离,身后以画显名。张大千仰慕石涛,追摹石涛画意,鉴藏、临仿石涛作品,甚至作伪石涛。傅申研究张大千对石涛心摹手追后形成的绘画风貌,包括张大千作伪石涛作品。

看似无关的三个人在美术史的场域内形成跨时空的人生纠葛,就此绘就了一幅链条式“血战古人”的美术史研究图景。

文章题目:
大千与石涛——傅申的张大千研究
美术史独立学者 田洪

张大千:烹饪更在画艺上
文史学者 冯远臣

【书痕印相】

艺术史的研究依赖图像、文献,也包含口述史,但没有任何想象力、推断、猜测的研究是缺乏生气的。当下我们更愿意将一幅画、一件书法作品放置在一个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俱全的环境下讨论,让作品生发出更多深层次的探讨维度。

当我们看到苏轼、米芾、黄庭坚等的手迹时,默认它们都是神来之笔的绝妙作品,但是在毛笔作为中国古代书写工具时,如同现在的签字笔一般,仅仅是工具而已,而书写出来的手迹也并非都是按照流传万世的佳作去预期的。米芾的《珊瑚贴》《中秋贴》《值雨帖》其中的日常书写状态,包括败笔、随性、涂鸦、狂放,都是一个真实米芾的书法场景再现。与此同时,也是探究书法作为日常书写游戏时所产生的更大魅力所在。正如我们在《祭侄文稿》涂涂抹抹中读到的巨大哀伤与国仇家恨。

文章题目:
米芾的日常书写游戏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丘新巧

【西学东鉴】

天宝三载,粉丝杜甫在洛阳见到了凹造型文艺典范李白,一瞬间就被李白的文艺气质和诗文魅力打动,于是二人开始了同游之旅,此行他们的目的是采仙草、访仙人,从洛阳出发至河北再到山东,一路上喝酒作诗赏山水,好不惬意,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情谊。尽收眼底的山山水水成为这一年夏秋之际的最大收货。

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青年贵族和知识分子开始了对欧洲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考察的“壮游”之旅。“城市风景画”就此诞生,一幅幅贴近真实具有人文气质的欧洲美景成为油画领域的新风尚。

李白和杜甫在寻仙之路上找感觉,而欧洲贵族则是在“壮游”之旅中看真实。于是中国的山水和欧洲的风景,产生了感性认识外化与真实景观输出的巨大差异。虽然中国的界画和欧洲的城市风景画在很多细节中有共通之处,但最终所表达的意象则截然不同。

文章题目:
卡纳莱托叔侄的“城市景观画”与我国界画的功能性比较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荣誉策展人 王加

【格物致知】

一寸缂丝一寸金,可见其珍贵。

缂丝又被称为“织中之圣”,其所有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有时比一幅画作更甚。

它本是西来之物,源于西亚地区的缂毛。在新疆的博物馆中,很多藏品都可以一窥这种技艺东传所留下的历史痕迹。

从出土和传世品来看,缂丝最早出现在唐代。一部分唐代缂丝精品还保存在日本的正仓院。在每年一度的正仓院藏品特展上可以一睹其风采。

缂丝在宋代达到鼎盛。宋代官府有专门的缂丝作坊“克丝作”。手拿一柄花鸟、山水的缂丝扇面成一时风尚。文人开始参与缂丝图案的设计与制作,使得缂丝成为兼具高雅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完美产物。缂丝融入了书画艺术,尤其是花鸟画,色彩鲜艳,尺寸适当,成了缂丝的蓝本。这时大批缂丝艺人涌现,如朱克柔、沈子蕃、吴煦,引领了当时的缂丝技艺发展。元代实用性缂丝渐多,服装和日用品等开始增加。释道题材的人物故事缂丝图案兴盛一时。明清之际,民俗、福寿等吉祥题材大量出现,还有岁朝图、博古图等内容。清代帝后崇尚汉文化,使用缂丝工艺的服饰奢华非凡。

缂丝工艺从遥远的埃及、两河流域跨越时间和空间,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华文明将这种技艺中国化,将传统纹饰和绘画融入其中,成为一种本民族的艺术品,代代相传。

文章题目:
由刻镂之丝到刻镂之绘——缂织的东传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石钊钊

古代文人的缂丝情怀
辽宁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朴文英

綵缕缂织生如许——宋代缂丝与绘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高露

清代的缂丝艺术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严勇

各家论缂丝
进化的技术和高雅的设计——活在现代的京都西阵织
自由撰稿人 惜故愿千

【展示典藏】

北京画院共藏有黄君璧山水作品两件,体现了以黄君璧为代表的画家们坚持“古法写生”的观念。这些画家认为,复兴国画首先应该保持国画语言和传统空间感知的纯粹。来自西方的写生方法,一方面成为他们回溯画史,寻求合法性的钥匙,一方面也促使他们走出画斋,直接观察体悟自然,寻求创新的可能。

文章题目:
古法写生与国画复兴——以北京画院藏黄君璧山水为例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丁澜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