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 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60 九五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世勇、钱光鉴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 55

上书时间2024-06-17

抱冲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世勇、钱光鉴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1363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5页
  • 字数 26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而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发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潜力,以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上百种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集中归纳为7个方面,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其中体能就占了上述七个因素的三个方面。因此,作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体能发展水平,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举重属于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目,运动员体能水平在竞技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世界举重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举重比赛的竞争愈加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成为决定举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中国举重队从1984年-2008年已先后参加第23至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并荣获24枚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创造了辉煌成就。其中有大量成功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体能训练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需要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和国际举重界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但对体能训练有关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尚待升华,因此,研究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对于指导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是借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点建设期专项资助项目,将作者多年来从事举重管理、科研、教学、训练,体能训练以及主持和承担的多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研究后完成的。
【作者简介】
  杨世勇,男,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学术技术骨干,第五届中国举重协会委员、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举重联合会A级裁判员。先后撰写并出版《体能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论》、《体育科研方法概论》等著作2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承担10余项研究课题,先后20次获国家级、省部级、院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等。2002~200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派任马来西亚PERAK举重教练。论文先后入选并参加了2000年、2004年奥运会科学大会,1996年被推选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
  
  钱光鉴,男,1984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国际举重联合会A级裁判员,先后任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现政法司)干部,运动竞赛四司举重处处长,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举重部部长,亚洲举重联合会统计委员会主席和技术委员会委员。1996~2003年任中国举重协会秘书长,2003年被推选为中国摔跤协会秘书长。2002~2006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摔跤部部长,2006年至今任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举重部部长,中国举重协会秘书长。先后主持撰写并出版《中国举重史》、《亚洲举重史》、《举重手册》、《举重经典手册》、《力量防伤术》等著作多部,发表了大量论文、文章,具体负责并承担多项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体能训练基本理论
第一节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与体能三要素
第二节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一般体能训练
二、专项体能训练
第三节体能训练的价值
一、促进身体健康
二、充分发展运动素质
三、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的需要
四、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
五、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
第四节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结合专项原则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
第五节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一、力量发展敏感期
二、速度发展敏感期
三、耐力发展敏感期
四、柔韧发展敏感期
五、灵敏发展敏感期

第二章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举重项目的特点与制胜因素
一、举重项目特点
二、举重项目的制胜因素
第二节举重运动员体能的特点与构成因素
一、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
二、举重运动员体能的构成因素
第三节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一、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二、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第四节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要求
一、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第三章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训练
第一节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特征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二、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
第二节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方法与要求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
二、举重身体形态训练的要求
第三节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方法与要求

第四章力量素质训练
第一节力量素质概述与分类
一、力量的概念与分类
二、力的力学特点
三、影响力量提高的因素
四、肌肉工作的基本形式
……
第五章举重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
第六章举重运动员耐力、柔韧与灵敏素质
第七章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
第八章举重运动员体能与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